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又一个打卡地!隋唐大运河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文化新名片

时间:2021-05-04 16:45:57 | 来源:央视

原标题:又一个打卡地!隋唐大运河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文化新名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提起大运河,大家对京杭大运河都很熟悉,但历史上,还有一条比京杭大运河开凿时间更早,线路更长,工程量更大的运河,这就是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通南北 连中外

河南地处中原,是九州腹地,历史上多个朝代曾建都于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先后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形成了北至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700公里的南北大运河。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刘庆柱:修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相比东南地区,西北地方粮食比较缺,实际上主要是要军粮。还有一个要想保卫国防,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决定修这个大运河。

刘庆柱介绍,大运河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隋唐大运河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是中国经历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分裂后,国家统一兴盛的有力推手。运河贯通后,强大的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等功能,推动了政治一统、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支撑了封建社会顶峰时期的唐宋盛世。

隋使、遣唐使等通过隋唐大运河来到中原,将华夏文明传播至东亚、南亚,扩大了中华文明影响力,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文旅融合 打造大运河文化名片

河南是隋唐大运河的起点和核心区,在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河南把文化遗存和旅游发展融合起来,把历史文化名城和运河文化贯通起来,打造大运河文化名片。

隋唐大运河在河南主河道线路最长,流经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和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拥有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安阳殷墟、丝绸之路等世界文化遗产,分布着2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6项。

为了保护文化遗存,今年,河南省启动了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67亿元,隋唐洛阳城、开封宋都古城、郑州大河村、安阳殷墟等标志性项目都在有序推进。除了文化遗产保护外,河南还开展了沿河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大运河河南段已探明的河道长度为686公里,其中有水段267公里,无水段419公里,遗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永济渠仍在发挥防洪灌溉和生态景观作用;通济渠洛河段仍是黄河重要支流,汴河段大部分有河道遗迹、城市周边河段仍在通水。

洛阳:寻找隋唐运河感受古韵新风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606年开凿永济渠,形成北至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700公里的隋唐大运河。

当时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起点,向南修通了通济渠而向北修通了永济渠,形成了一个人字形的隋唐大运河。而元朝建都之后,从北直通向南,形成了目前的京杭大运河。可以说京杭大运河是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来进行开凿的。那么洛阳的这个洛河就是通济渠的一部分了。

总台记者 王涛:我们可以看到旁边有一条支流流向了洛河,而这个支流就是瀍河。在这个地方在唐朝的时候就是一个著名的景观叫瀍壑朱樱。为什么叫瀍壑朱樱?因为廛河水流经地形成了一些沟沟壑壑,而在瀍河当时的两旁种植了几公里的樱桃树,而樱桃树在春天的时候挂果,结出红色的果实就形成了朱樱。

总台记者 王涛: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同济区运粮必经的一个通道。2004年的时候,考古人员在这条河往北6公里左右的位置,发现了著名的回落舱,也就是储存粮食的地方,这个回落舱也是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回落舱经过11年的发掘,目前发现它的面积非常大,足足有50个足球场那么大。

总台记者 王涛:根据推算,这些仓位大概是10米深左右,能藏多少斤粮食呢?专家计算了之后发现这个回落舱整个能储存的粮食能达到3.55亿斤,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总台记者王涛:通过这个粮仓我们可以发现,当时隋唐时期可以说粮食就顺着这个通济区源源不断从南方附属地区来运到北方,可以说是沟通了南方与北方,加速了北方与南方经济和文化的融合。而1000多年过去了,通过我们对大运河的修复和保护,可以说这个大运河沿河的景观重新成为了一个网红的打卡地。我们知道洛阳这个地方它是十三朝古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像洛阳白马寺,还有龙门石窟,随着大运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相信这个地方还会重新成为洛阳市一个新的标志性的旅游景点。(总台记者 王涛 徐林)

(编辑 单宏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