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日常挖出大坟古墓,这座城市一步就是一句诗歌

时间:2021-05-13 19:47:57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日常挖出大坟古墓,这座城市一步就是一句诗歌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家或许猜到了小北要说的是哪座城市。没错,它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荣获“五一”黄金周十大热门旅游城市称号的西安。

今年二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工地勘探时,就发现了古墓3500余座,此外,西安地铁八号线工程建设时也发现古墓1356座。

据统计,2020年,陕西平均每天就会发现10座古墓,这个数量实在是令人感到震惊。难怪有人调侃说,在西安搞建设,最忙的不是建筑队,而是考古队。

西安古墓多可以说是全国闻名,真可谓是随手一铲就是文物。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曾是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的都城。而西安作为唐朝国都时,不叫西安而叫长安。其实唐代在不同时期对都城有各种叫法,比如京城、西京、中京、上都等等。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座城市在唐诗中出现时,总被称作“长安”,而很少使用她的正规名称“西京”。唐代的长安,规模宏大,气象宏伟。根据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唐长安城复原图》可知,全城有纵横交错的东西大道14条、南北大道11条,把城市分隔成一个个整齐的坊里。位于城市北部而居中的,是宫城和皇城,面积约为长安城的九分之一。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西安古城区,由修建于明代的城墙环成一座“围城”,恰恰相当于唐代的宫城和皇城。

可惜一千多年前没有照相机,使后世之人不能直接看到唐都长安的真切面貌。

所幸唐代诗人笔下纪实性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想象长安城的景象 ,感受长安城的氛围。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慈恩寺,是西安市的城市标志内。贞观二十二年(648)唐高宗做太子时为纪念其母文德皇后所建。后来为了玄奘翻译佛经的方便,永徽三年(652)又在寺内建了大雁塔,所以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唐代,大雁塔是城南的地标,少不了诗人们登临吟咏。天宝十一载(752)的一个秋日,高适、杜甫、岑参等曾一同登塔,各有诗作。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塔》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诗的前半极力描写塔势的雄伟,“秋色从西来”四句写远望秋空的感受,景色混茫,气象阔大,显示了非凡的笔力。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诗写了登塔的景况,“龙蛇窟”指曲折蜿蜒的登塔梯道,“枝撑”是塔内木质架构。登上塔顶时,人如同在天上,北斗七星仿佛挂在塔顶的窗外,又仿佛听到了银河的水流声。

但目光转向下方时,诗人的观感却是“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当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只有三年时间,诗人敏感地意识到了皇朝的危机,景物描写中传达了内心深处的隐忧。诗圣杜甫的襟怀见识实有过人之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唐芙蓉园

当下西安的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三个景区是连成一片的,大雁塔居于北端,大唐芙蓉园在其东南,曲江遗址公园又在大唐芙蓉园的东南。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人孟启《本事诗》在“情感”类讲述了这首诗的“本事”:

崔护是个“姿质甚美”的落第举子,清明日独游都城南,来到一处居人庄,叩门找水喝,遇到一位“妖姿媚态,绰有余妍”的女子,两人在短暂的接触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来年清明,崔护重来,门却上了锁,于是把上面那首诗题在门上而去。过了几天再来,才知道题诗那天女子恰随其父外出,归来读了崔护的诗,悲伤而死。崔护进门痛哭,女子竟活了过来。其父便让崔护把女儿带回了家。这个故事流传千年,感动着无数少男少女。长安城南的樊川有桃溪堡,据说那里才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大唐芙蓉园有一片桃林,路旁一座纯然象征性的柴门,只有框架,连门扇都没有,门边竖着“人面桃花”景点标志牌,有块石头上刻着崔护的诗。

游人来到这里,不管是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都能走进那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神游一回。

“曲江千顷秋波静,平铺红云盖明镜”

曲江池

曲江池,也称曲江。这里原本是一片天然洼地和池沼,早在秦汉时代就建成了皇家园林。唐代进行了大规模营建,凿黄渠引来终南山水源,扩展了水域面积。唐代开元年间又在岸边广建宫殿,修筑了复道夹城直通兴庆宫和大明宫,曲江池于是成为长安最著名的游赏胜地。曲江无疑是皇族及达官贵人们行乐的好去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诗《丽人行》就描述了杨贵妃兄妹在“上巳节”结队游曲江的奢华场景。

唐代的曲江不仅是皇家园林,也是诗人们最喜欢游览的地方,曲江美景就成了唐诗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线。韩愈的《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在展现曲江美景的同时,反映了长安上层人士游赏曲江的浓厚兴趣: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诗中包含了一个故事。韩愈与张籍同游曲江,写诗召唤白居易。诗是“寄”给白居易的,他们事先可能约了他,他推辞说太忙,不能来,于是韩愈用这首小诗抒写白居易未能同游的遗憾。

其实,白居易是曲江的常客,一个早春的日子,白居易招张籍游曲江,张籍有《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仙掖高情客,相招共一过。

今天,游人来到曲江,看到水中一个小岛上有韩愈、张籍、白居易三人的群雕像,名为“曲江水满”,演绎的就是三人同游曲江的美事。

杜甫在并无官职的时候,也常来曲江:

《曲江二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即便人生不得意,杜甫仍然可以流连曲江风景,靠饮酒行乐来打发时光。曲江水面有杜甫在一只小船上醉卧的塑像,十分生动传神。一处叫“涟漪亭”的地方悬挂的对联则是他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华清宫

骊山广为人知的是周幽王与他的宠姬褒姒在骊山顶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那以后,骊山就与帝王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骊山下有千年不竭的温泉流淌,历代帝王都会来此享受。汉武帝在骊山建成离宫。唐代贞观年间,营建别宫,名为“汤泉宫”。高宗时改名“温泉宫”。天宝以后,风流天子唐玄宗常于每年十月携杨贵妃到温泉宫过冬,次年春才回长安,换句话说,这位日渐沉湎于女色与享乐的皇帝,每年有小半年时间并不在首都,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已经被他抛到了脑后。

天宝元年(742)秋,诗人李白时来运转,奉诏入朝为翰林供奉。入朝之初备受恩宠,当年十月即奉命随明皇车驾前往温泉宫。当时作有《从驾温泉宫醉后赠杨山人》:

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入朝伊始,即被明皇点名随驾,这是何等的荣宠!诗人配给了一匹皇家飞龙厩的“天马”,这样的坐骑正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身份一变,周围人的态度也变了,那些身佩“金章紫绶”的“王公大人”纷纷向李白套近乎,企图讨得诗人一个笑脸。诗中毫不掩饰的志得意满,表明李白其实也未能免俗。

好在诗人此时还保持了一份清醒,他明白真正可靠的朋友只有杨山人,并且向这位身在山野的友人表白心迹:等我在朝廷完成了建功立业的心愿,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像一片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活在人间。

天宝六载(747),玄宗将温泉宫改名华清宫。皇帝越来越昏庸,朝政也一天天烂下去。天宝十四载(755)冬天,刚刚得到一个微官的诗人杜甫回长安北边的奉先县探家,途中经过华清宫,有所闻见,到家后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杜甫这首不朽之作,成就了文学史上揭露朝廷与下民矛盾的经典。其实,就在诗人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爆发,唐王朝走上了由盛而衰的不归路。“安史之乱”平息四十多年后,白居易写成传诵一时的《长恨歌》。诗写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当然少不了浓墨重彩地描写他们在华清宫的享乐生活: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节选)

接下去,诗歌写了“马嵬兵变”及杨妃之死,写了唐玄宗从成都逃难归来后对杨妃的无尽思念,写了身在仙山的杨妃对玄宗的缠绵情思,结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虽有讽意,但诗中对李杨爱情的着力渲染却有感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因而一般读者往往把《长恨歌》当作爱情诗来读。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山西安的南面,是逶迤连绵的终南山。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初春的一天,坐在科举考场内的士子们正在按照命题写诗,诗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常规要求,是写一首五言诗,须写成六联十二句。但一个名叫祖咏的考生却只写了四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考官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写够十二句,他回答了两个字:“意尽。”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远景,写望终南山的景色,十分切题;第三句是近景,雪后初晴,夕阳的冷色在树梢上闪耀;第四句的“暮寒”,既是自己的肌肤感受,也是心理感受。

写到这里刹住,真的也就够了,而且还留下了一些余味。这则佳话,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才气,更显示了一种卓尔不群的性气,这正是盛唐读书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令人神旺的精神气质。与终南山相关的唐诗,实在太多,比如王维那首以《终南山》为题的著名诗篇: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是终南山的一座峰,诗中写的是终南山深处的景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些年“夕阳红”成为一个具有很高社会关注度的话题,老年群体中的流行歌曲甚至有“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唱词。以“夕阳”来比拟行将消逝的美好事物,传唱最广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是生活于晚唐衰世而又终生不得志的颓伤诗人,《李商隐诗歌集解》在这首诗的按语中写道:“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美好而又行将消逝之事物固不乏其例,对于此类事物之惋惜流连,实亦人类共同之感情。”

在李商隐诗中是惋惜流连,在当今的一些老年人那里却成了“最美”。说“最美”虽不免夸张,甚至不无矫情,但也真实反映了和平岁月那些衣食无虞、生活悠闲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心理感受。他们的幸福感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青龙寺是隋唐时代建在乐游原上的一座寺院,唐代密宗高僧惠果驻锡于此。日本著名留学僧空海曾在此师事惠果大师。北宋时寺院毁废。

乐游原位于长安城东南,地势高敞,视野开阔。早在汉宣帝时就建了乐游苑,唐代武则天朝,太平公主在原上广造台阁,此处成为著名的游赏胜地,也成了诗人们登临赋诗的好去处。张九龄有一首《登乐游原春望书怀》,抒写游目骋怀的感受: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

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

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

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

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

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看到悠悠云山,看到曲江流水,看到千门万壑,看到城坊间一条条大路,诗人忽然感觉到做官像“笼中鸟”一样,于是产生了归返林丘的隐退念头。

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与唐诗的关系实在太多、太密切。行走在西安,几乎步步都能遇到唐诗。如果有机会亲自到古都西安,去领略那里唐代历史与文化遗存的风貌,体会那里流荡至今的浓郁的唐诗诗意吧~

《从长安到天山》。追寻壮美河山间留存千年的诗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