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利院里,一群姓“党”的人
新华社太原6月1日电 题:福利院里,一群姓“党”的人
新华社记者李紫薇
“六一”儿童节,党龙祥从一大早就开始忙。搬蛋糕、布置教室、发放零食、排练节目,他要让儿童管理科内的149个孩子感受节日的快乐。
今年33岁的党龙祥是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儿童管理科副科长,也是院内数千名“党”姓孤儿中的一个。他在这里长大,又回到这里工作。
1988年,党龙祥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本无名无姓,在这里有了名字,由叔叔阿姨照顾长大。服兵役退伍后,党龙祥主动回到福利院工作,照顾孤儿,成了孩子们的“党爸爸”。
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多位工作人员都对记者说,每当有孩子被送来,或有孩子发病,党龙祥总能很快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流露出来的神情也最着急。“福利院是我的家,这里的孩子就是我的亲弟弟妹妹,照顾他们是我应该做的。”党龙祥说。
1953年成立以来,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养育了数千名孤儿。在2005年以前,福利院里没有姓名的孤儿都姓“党”。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毅敏介绍说,如今,多数“党”姓孤儿已经被福利院养育成人,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也有部分孤儿像党龙祥一样,回到福利院工作,所以孩子们在各个科室都有“党爸爸”“党妈妈”。
党世英是“党妈妈”之一。2000年,12岁的党世英被送到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专科毕业后,她回到福利院的康复科当了一名按摩师,为孤残儿童做按摩。按摩室里,12岁的吴贞男不时向正在为他按摩的党世英撒娇,两人的对话温馨又亲切。
记者了解到,吴贞男本应姓“党”,但2005年之后,为去掉福利院孩子身上的孤儿标签,新入院的孩子姓百家姓。吴贞男2009年入院,当年的孩子都姓“吴”。
吴贞男患有痉挛型脑瘫,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自小喜欢绘画。党世英和康复科的其他工作人员小心地守护着他的绘画爱好。“六一”儿童节前,还为他办了一场小型画展。《冒险家》《梦想之家》《星际水手》……一幅幅临摹画作摆放在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康复科门口。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也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这片热土上执着耕耘,探索绘画色彩给孩子带来的真谛。”画展前言中,康复科的工作人员这样写道。张毅敏说,福利院的工作不仅是养育,还有教育、治疗、康复和安置孤儿,目的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能走到社会上的独立的人。
“如果没有福利院,我现在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了,更别说上学、参加工作和组建家庭。”党龙祥说,这里是他生命的第二起点,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