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将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价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 牛其昌
编辑 | 翟瑞民
2021年6月2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发布202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经过增选第一轮评审,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共有235位。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根据安排,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公布后,7月份中国工程院将组织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材料公示,主管部门审核把关,10月份经第二轮评审后,终选候选人名单将公布,再经全体院士投票终选,最终确定院士名单。
院士制度是国家为激励科研工作者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人才制度,但长久以来,我国院士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出现了诸如“高龄院士退不出”“烟草院士去不掉”等情况。也因为这样,院士称号被人们视为“铁称号”和“终身荣誉”,院士头衔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技术资源”。
“个别院士应邀参加各种与本学术领域无关的活动,不合理站台、撑门面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的院士在两个单位或多个单位受聘取酬,饱受社会诟病的‘跑院士’现象屡禁不止。极个别院士的不端行为,损害了院士群体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5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报告中直指院士群体中的各类乱象。
针对院士增选工作,李晓红表示,要充分发挥院士增选导向作用,把好院士增选“入口关”,在院士评选中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杜绝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接受社会监督,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
“当前,我国院士制度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官本位,院士头衔附加了许多不属于学术的东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对界面新闻表示,要解决院士制度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就是要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院士必须立足于学术,不享有任何行政级别和特殊待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减少非学术因素干扰,是院士制度改革、恢复院士学术味道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院士增选一直遭遇社会质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院士增选受行政化和利益化因素的影响,存在院士出官、官出院士的现象。
乔新生介绍,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院士团体都只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没有与利益和特权挂钩。候选人在学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被业界认可才被发起提名。
“目前我国在院士评审的过程中,虽然有所谓的层层提名公开制度,但从整体而言,由于每个行业里能够成为院士的候选人凤毛麟角,实际上,院士的选举变成了少数人选少数人。“乔新生表示。
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完善院士退出机制方面,李晓红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对违反学术道德、违规违纪的现象零容忍,实施停止一定期限内提名权和评审权等处理措施。
实际上,院士退出机制早在2014 年就曾进行过完善。2014年6月,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明确在原来“撤销院士称号”的基础上,增加“院士劝退”制度,即“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述修订章程对于院士退出机制做出了原则上的调整,但究竟哪些情形涉及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章程中并没有明确表述。
近年来,院士涉嫌学术不端的事件增多,但往往不了了之。界面新闻梳理发现,中国工程院建院至今,只有2名院士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撤销院士资格。
2018年4月4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工程院作出关于撤销孟伟院士称号的决定:根据生态环境部给予孟伟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和中国工程院相关规定,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查确认,决定撤销孟伟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孟伟曾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1月11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发布消息称,根据2020年12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李宁贪污罪的判决意见和中国工程院相关规定,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查确认,决定自2020年12月8日起撤销李宁(农业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在专家看来,中国工程院此次明确提出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从严完善院士退出制度,进一步释放了推动院士制度改革的信号。
乔新生认为,若要从根本上打破院士终身制,应当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变成纯粹的非行政性咨询机构或服务机构,那么院士的荣誉性或者学术性便能体现出来,院士选举中出现的官本位现象也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