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疫苗送1000元?银行发信用卡也要蹭流量?
图片来源:Pexels-Alena Shekhovtcova打疫苗除了发米发油,还能发钱?近日,一则关于“上海打疫苗送1000元大礼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显示上海一社区疫苗接种点场地上有“打疫苗送1000元”的宣传牌。
6月11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不仅没有钱拿,银行也想蹭一波流量,分一杯羹,现场还有各银行工作人员争相拉人开银行卡。银行发信用卡需要蹭疫苗流量?背后折射是何现象?
借打疫苗开卡
“现在接种第二针有爱心企业的丰厚礼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还未接近接种点,记者在马路对面就听到大喇叭中传来的宣传声。
这就是流传视频中的上海镇坪路地铁站流动接种点,街边人来人往和工作人员的卖力宣传一如视频中呈现的样貌,但实际优惠却并没“1000元大礼包”那么诱人。
“开通信用卡送消费卡。这是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是接种疫苗,然后拿着身份证,银行就会把礼物给你。” 现场的志愿人员告诉记者。
据媒体视频暗访,前几日现场聚集了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以及浦发银行围绕接种登记处设点宣传办理信用卡,记者前去时现场只剩光大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志愿人员表示,前段时间这些银行招揽客户的方式很流行,但近几日越来越少了。
有银行人员称,之前邮储银行也在此处设点,在完成办卡指标后便撤离了。
现场开卡礼品丰富,有小米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汽车玩具等多种选择。据报道,此前光大银行还表示,如果在接种点成功办理信用卡还可获得100元OK卡一张。
不过,银行工作人员澄清:“我们这个礼物就是开卡送的,跟接种疫苗没关系。”也就是说,银行只是借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推销信用卡,但促销与打疫苗并无直接联系。
花式信用卡揽客
蹭打疫苗的流量和热度,信用卡为了揽客已不是第一次那么拼了。比如,在机场引导客户办航空会员,实则办理联名信用卡;以小礼品吸引客户;在各大商场开设摊位……银行在拓展客户方面仍用“摆摊”和“扫楼”两大法宝,只是现在这种推销模式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难吸引新客户。
“利用活动合作搞信用卡的场景营销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信用卡的推广工作,却又要靠‘混淆概念’的雕虫小技方式诱使办卡的话,就与‘信用’二字背道而驰了。”对于蹭疫苗接种点推信用卡一事,信用卡行业专家董峥表示,市场饱和、监管政策等一系列因素,都让发卡难成为目前信用卡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然而通过“砸礼品”获客的方式,也很难真正黏住用户,并为发卡银行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从发卡数量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发卡增速均在放缓。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对比2019年的发卡量7.46亿张、同比增长8.78%,增速放缓一半。应该看到的是,尽管头部股份制银行的发卡数量仍旧维持高位,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2020年累计流通卡量分别为9953.16万张、6424.51万张和4372.22万张,但较上年同期增速均有大幅下降。
此外,从各大银行推广信用卡的流量之争也可以看出,存量市场的赛道日益拥挤,而年轻化、数字化是未来的方向。6月,邮储银行发布葫芦兄弟主题信用卡,推出爷爷版、蝎子精版、水娃异形版三款全新卡面。不久前,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也相继上线了洛天依主题信用卡和大闹天宫信用卡。此外,交通银行信用卡官宣了王一博担任其全球代言人,并同步推出以王一博为形象的3款卡面——心动版、MT版和撕漫版,引发市场哄抢。
“信用卡市场需要深刻变革,如何让信用卡满足当今要求越来越高的用户需求,是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所在。这就需要发卡银行改变‘产品、市场、营销’相互脱节的问题,建立起‘产品-市场-营销’新型的产品理念,将是决定未来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董峥表示。
“未来消费金融竞争是场景之争、生态之争,信用卡业务重拾价值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将自身各业务条线整合完善,打造开放生态圈的同时做好精细化运营。”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