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丨昂际航电张元中:我们对C919项目的成功充满信心
本月与中国民用航空飞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昂际航电总裁张元中所设想的公司未来发展的业务步伐再度得到延展。
“刚好中飞院也希望在大数据、AI等领域有所突破,这方面是我们的强项,是双方可以一起携手开拓的领域。”张元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飞院是昂际航电真正的用户之一,通过双方的合作,我们可以和飞行员直接接触,了解他们的痛点和偏好,从而在下一代产品上做进一步的优化。
昂际航电给外界的印象无外乎两个:第一,中外合资公司,GE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合作成果;第二,国产大飞机C919一级航电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集成商,C919项目供应链上的关键成员企业。
对于昂际航电成立的目的,张元中却表示,它并不只是为了C919这一个项目,而是为了共同开拓民用航电这一新领域,成为民机航电产品和集成服务解决方案的领跑者。事实上,昂际航电的步伐的确也在不断延伸。CR929项目已经启动,昂际航电除了投入了新的产品供应之外,还在拓展周边市场业务的项目,如驾驶舱内飞行员的语言识别,通过对QAR(快速存取记录器)收集的信息及AI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机载北斗通讯导航项目等。
“集成系统如何跟综合系统联动起来,联合起来以后怎么影响飞控,飞控怎么影响飞管等等。”张元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昂际航电要做的不单是产品,还要把第三方的产品集成在昂际航电的生态上面,这个门槛是相当高的。
眼下,竞争激烈的维修市场,也是昂际航电的必争之地。据统计,目前全球航空产业链供应商约5万家,其中美国约3万家,英国2000家,法国和德国各有1000家。受疫情影响,航空公司对MRO(Maintenance, Repair & Operations)业务要求也更高。使得疫情之下全球航空供应链在遭遇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维修市场潜力很大,昂际航电更注重的是原厂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授权的维修,在波音787项目上,昂际航电是亚太区唯一OEM授权的核心航电维修服务供应商,这也为服务C919的客户奠定了基础。”张元中表示。
以下是对话内容:
《21世纪》:昂际航电的合资模式跟其他合资公司相比可能有所不同。公司更多的是把研发的自主权和独立经营的观念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具体会带来怎样的优势?
张元中:合资公司的背景,给我们带来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市场和技术方面。昂际航电在成立之初,很多资源是从GE转来的。发展到后来,昂际航电在人力、工程技术能力,特别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上已经超出了GE的业务范围。
昂际航电作为一个立足中国的合资企业,能够更准确的解读中国客户的需求,并能够迅速调用本地的技术资源予以快速响应。克服时空距离、文化差异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例如,目前我们正积极拓展周边市场业务的项目,包括驾驶舱内飞行员的语言识别,通过对QAR收集的信息及AI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机载北斗通讯导航项目等。
其次是在MRO航电设备维修和航材分销服务方面,昂际航电目前已取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双重认证,是亚太区唯一原厂授权的波音787核心航电系统维修站。
此外,刚才讲到一点很核心的是我们严谨的研发流程和工程体系,在航空业,对于安全性、集合性的要求都很高。从安全性各方面我们力求做到最佳、最好,我们的目标是可以永远做到小于10的负9次方的故障率。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个流程跟体系,这是昂际航电做得最好的一方面,确保我们不会为赶进度而在可靠性和质量方面有任何妥协。
《21世纪》:昂际航电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C919项目服务吗?
张元中:其实,GE总裁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先生在达成共识并成立昂际航电,并不是为了C919这一个项目,而是想共同开拓民用航电这一新领域。那时候民机航电对双方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业务领域,今天看他们对国内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远见的。
当然,成立时间点对我们来说也刚好是个机会,我们成功参与到C919项目中来。究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航空制造业本身的生产和运营,我们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了做民机航电产品和集成服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21世纪》:在成立之初,我们对集成这块的业务定位就已经明晰了吗?
张元中:是的,一开始我们发现这块领域具有很高的门槛。举个例子,比如做产品,大家只要有目的都可以做出来,可是如何集成所有的产品,并使他们有一个互联的关系,才是难点。集成做得越好,相对来讲产品也可以做得越好,因为你知道这个产品在集成的时候该如何应用。
说回我们的业务,我们的集成系统如何跟综合系统联动起来,联合起来以后怎么影响飞控,飞控怎么影响飞管等等。所以,昂际航电不单只做产品,还需要把第三方的产品集成在我们的生态上面,这个门槛是相当高的。
《21世纪》:我有注意到,今年我们国内的航空公司已经跟商飞那边签订订单合同了,并希望在今年交付实体的航机。作为一个商飞的集成产品供应商,或者其他航电产品的集成商,您觉得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尾声了吗?或者说随时可以进入到成熟的阶段?
张元中:我们一直紧跟商飞的发展进程,根据商飞提出的需求,尽一切努力来实现。当然,商飞的发展还是非常顺利的,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永不妥协的精神,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一直以来,昂际航电都是商飞的供应商,2020年,我们还拿了商飞颁发的合作共赢奖。虽然有来自各方的挑战,但是我们依然充满了信心。
《21世纪》:目前对于整个中国的航空业而言,特别是民航市场而言,包括无论是货机还是其他的机队,在您看来维修这块的市场潜力怎么样?
张元中:目前,全球航空产业供应商约有5万家,其中美国约3万家,英国2000家,法国和德国各有1000家,意大利有400家,西班牙约300家。疫情严重国家的供应商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对于昂际航电来说,这是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刚刚提到了MRO的业务,因为疫情的关系,航空公司的要求也更高。行业里有一个词叫AOG(Aircraft On Ground),直译就是飞机停在地上,这对航空公司的运营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因为每一秒钟、每一分钟,航空公司都在承受资金支出的压力,甚至需要为了下一班飞机的乘客负责。之前我们有几次帮助航空公司成功解决AOG问题的经验。航空公司对本土化维修服务快速周转带来的价值更为认同。
回到你的问题,在供应链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无可否认的。但在昂际航电看来,挑战虽很大,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