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多项地面针对性训练 确保航天员出舱安全

时间:2021-07-04 19:45:20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太空是真空低压的环境,为了战胜可能出现的低压和缺氧威胁,航天员中心为航天员设立了八大类、一百多个课目的高强度训练,以确保他们可以在太空安全高效工作。

在地面,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模拟失重训练水槽是模拟航天员舱外活动最为高效的训练设施,为了尽最大限度模拟太空失重环境,航天员身着水下训练航天服在一个直径23米、深10米的中性浮力水槽内进行一些维修、运输、建设作业的训练。

中国航天员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磊:通过水的浮力来抵消掉人和航天服的重力,达到中性浮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模拟失重所有的流程,所有的过程全部在这个水槽里面(进行)。

一般情况下,航天员在水里一待就是6个小时以上,中途也不能吃饭和喝水,但即便这样,他们仍然特别珍惜在水下训练的时间。

中国航天员中心助理研究员、出舱活动专项训练教员 吴昊:虽然说是模拟失重,但是在服装里面,还是受重力影响了。头低在下面,其实是有点倒立的状态,是很难受的。然后包括时间那么长,但他们从来都没有说因为不舒服去休息或者调整,因为他们也觉得要珍惜在水下的时间,训练都很刻苦。

除了失重环境训练,中国航天员中心还为航天员出舱设计制定了舱外航天服装备操作训练、出舱过闸程序训练等一系列能够更好适应太空环境的训练课目,尽可能在地面模拟太空环境,提升出舱执行任务能力。

中国航天员中心助理研究员、出舱活动专项训练教员 吴昊:他们出舱的时候,很多动作大家看起来都觉得特别简单,但真的是每个动作都很难。咱们自己的手,裸手这么灵活,现在拿着挂钩,这么一捏,往上一拿,然后一挂,你觉得很简单。但要是戴上那么厚的手套,里面还有压力,这种叠加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在地球生活,很难想象穿着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里举手投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实际上,在没有进入太空前,他们在地面进行大量高强度的训练,不断挑战航天员的身心极限。

中国航天员中心助理研究员、出舱活动专项训练教员 吴昊:因为训练得非常扎实,就是每一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做?跟地面应该怎么配合?三个人之间应该怎么配合?他们都在不停去推演,所以通过这些训练,他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那么自信,才能觉得出就出吧,没有一丝的犹豫,并不是因为胆子大,是因为他们真的训练得非常刻苦,而且做到烂熟于心。

(总台央视记者何椿 刘磊 孙伟 孔方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