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四川中部旱区156千米“人工天河”通水,惠及489万人

时间:2021-07-07 11:47:24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四川中部旱区156千米“人工天河”通水,惠及489万人 来源:封面新闻

“最凶的一次1979年那场大旱,县城里面的水库全都干了,周边五六公里都没得水,要水只有开车去沱江拉,拉了水都还是不够用。”干裂到可以塞进手的土地、插秧时没有水的秧田、大量减产的农作物,这是属于资阳市乐至县人王隆瑛的记忆,也是大多数乐至县农民的记忆。他们期待着,这个难倒他们半个世纪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纵观四川全省,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高,但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四川省水资源集中在川西西部,而长期以来,资阳等川中旱区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46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六分之一。简阳、雁江、安岳、乐至、安居等地资源性缺水尤为突出,“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年年有小旱”是当地真实写照,严重制约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月6日,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通水仪式在成都市新都区苟家滩取水枢纽举行,随着苟家滩拦河闸的开启,意味着川中旱区从此多了一条156千米的“人工天河”。据了解,该工程的通水将增加灌溉面积417万亩,惠及供水人口489万人。

乐至陆家坝渡槽 四川省水利厅供图乐至陆家坝渡槽 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求水

旱期需去堰塘挑水 浑水沉淀两天才可饮用

“我们资阳终于缓解了靠天吃饭、望水兴叹的局面。”7月6日,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在乐至县卢家坝渡槽举行的毗河供水工程通水仪式分会场上所有人都发出来这样的感叹。据了解,由于地处分水岭,资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6,“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春旱年年见”是资阳的真实写照。

乐至是一个农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43.1%,拥有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等诸多荣誉。殊不知这样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川中历史上著名的极度缺水地区,这点同样可以在卫星地图上得到体现。乐至县城的周边没有一条大江大河。只有几个水库。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用水的问题自然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7月6日,沿着沱江与涪江的分水岭,毗河水自西向东,进入资阳境内。在资阳,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由总干渠及新生充水渠、十里河充水渠等12条干支渠组成,其中总干渠长81公里、其他干支渠长207公里,批复投资18.8亿元。

毗河供水工程一期的通水对于资阳人民而言意义非凡。“每年入秋到来年雨季前,我们都要面临缺水难题。”70岁的李大爷住在乐至宝林镇一带,据他描述村子里的水井往往会在春节前后就干涸。开春之后,低洼地带的堰塘就成了最后的水源,村子里的家家户户只能到堰塘挑水用。“你不晓得那个堰塘挑回来的水有多浑浊啊。”李大爷抬头看了一眼头顶上方,毗河水经钢筋水泥浇筑的“河床”缓缓流过,“挑回去水太浑浊需要撒点盐巴,沉淀两天以上才用来做饭或烧水饮用。”李大爷感叹上一辈人挑水喝,如今水库通水了,村子里后辈的人再也不需要去堰塘里挑水喝了。

据悉,此次毗河供水工程通水,将惠及资阳境内乐至县、安岳县、雁江区151万城乡人口,润泽102万亩良田,极大缓解旱区“十年九旱”的现状。

毗河供水工程进水闸口

通水

毗河供水工程设计灌溉面积417万亩供水人口489万人

除了资阳,遂宁水资源也存在常年严重短缺的问题,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10,常年需水量为11.5亿立方米,缺水量为2.5亿立方米。遂宁人不曾想过,有一天会有一条“河”穿城而过。

7月6日,这个四川中部旱区500万百姓翘盼了半个世纪的大型水利民生工程终于通水了。“毗河供水工程建成运行,这是川中旱区群众期盼已久的喜事,也是四川水利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毗河供水工程举行通水仪式上,四川省水利厅厅长郭亨孝提到。

据悉,毗河供水工程是四川省“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重点骨干项目,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的新都、青白江、金堂、简阳、雁江、安岳、乐至、安居、大英9个县(市、区),面积7147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17万亩,供水人口489万人。而供水区域内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是全国人均量的五分之一、全省人均量的六分之一,属重度缺水地区。

“我们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建成新都苟家滩引水枢纽和381公里渠道,其中总干渠156公里。通水后每年可向成都、资阳、遂宁三市供水4.33亿立方米,解决225万城乡群众用水问题,灌溉125万亩农田。”四川省水利厅厅长郭亨孝表示,毗河供水工程于2012年批复立项,2015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面对施工战线长、地形地貌复杂、原材料涨价等诸多困难,四川省水利厅在全国首次实行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模式;成都、资阳、遂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合力推进,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攻克深埋长隧洞瓦斯治理难关,建成长达11公里的省内最长引水隧洞,架设长达5.6公里的全国最长单座渡槽,其中乐至卢家坝渡槽被誉为“最美拱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后,我们将用好这一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作用和效益。”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整个工程“引、调、蓄”总体功能,惠及旱区489万群众,实现灌溉面积417万亩,彻底解决川中旱区的“缺水之苦”。

高石梯渡槽 四川省水利厅供图高石梯渡槽 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引水

到2035年,生产生活用水将惠泽整个成都平原

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本。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水资源非常重要。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川省常住人口共8367.5万人,而其中有2093.8万人常住于成都,成为国内第四个超过2000万的城市,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日益增长。

四川如何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为解决四川供需水矛盾,我们将建设“五横六纵”骨干水网,形成多水源、多工程、大中小微连通配套的骨干水网体系。”郭亨孝说,目前,四川已有4个大型水网工程,分别是都江堰灌区、武都引水灌区、升钟水库灌区以及大桥水库灌区,基本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此外在建的还有向家坝灌区和亭子口灌区,届时,还将增加灌溉面积871万亩、惠及1214万人。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缺水日益严重,特别是最近两年,生态用水的需求量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急需开辟新的水源。”尽管目前用水情况并不算特别好,但对于未来,郭亨孝脸上露出了一丝期待。

据了解,为建成四川省现代水网体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目前有两大“西水东引”特大世纪工程正在规划中,一个是引水长度192千米的引大济岷工程,布局从大渡河引水补给给都江堰供水区;另一个是总干渠长度430千米的长征渠引水工程,布局从青衣江引水,向川中、川南及重庆市渝西供水。

“西水东引”两大工程建起后,将为川渝地区提供63亿立方米的年引水量,供水人口达到5200万人。到2035年,生产生活用水将惠泽整个成都平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