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灵魂论”拷问之时:广汽与华为斥资近8亿造车,首款中大型SUV于2023年底量产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
靴子终于落地。传言了四个月之久——华为联手广汽埃安共同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落实。双方合作的首款车为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7月9日晚间,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GEP3.0 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项目总投资7.88亿元人民币,并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要“灵魂”?还是要“躯体”?
有人欢喜有人忧,与广汽积极拥抱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同,上汽目前对华为自动驾驶方案并不买账。
6月30日,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当被问及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时,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语惊四座——“上汽很难接受华为这样的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我们不能接受。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虹表示,不接受任何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多是合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虹的“灵魂论”热议已持续一周。汽车产业转型之际,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已成为汽车行业拥抱变革的普遍选择,但二者博弈之下,“智能汽车的主导权之争”这一问题再度发酵。
拒绝将自动驾驶交给第三方的背后,实则是智能汽车时代传统车企转型的集体焦虑。麦肯锡在去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汽车软件在大型乘用车的整车价值中占比为10%,未来预计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汽车软件将占整车价值的30%,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多亿美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华为已多次(不下八次)重申不造车,车企仍存疑虑和警惕——一旦将软件能力拱手让人,主机厂有可能沦为代工厂;但另一方面,智能汽车时代,华为作为自动驾驶提供商的当红流量,使与其合作充满必要性且极具诱惑力,华为光环的加持让与其合作的车企比如北汽、长安、小康股份等股价、市值一度飙涨。
事实上,华为智能汽车的业务以两种方式为主:一种是采用传统的Tier1(一级供应商)、Tier2(二级供应商)的合作模式,目前华为更多是采用这种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另一种则是与车企深度捆绑的“Huawei Inside”(HI)模式,只有用到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车才能用上该logo。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inside模式的本质就是,从整车定义的时候联合设计、联合开发,双方团队融合在一起,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至少要用华为的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才能叫HI。
目前华为HI模式有三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北汽、长安、广汽,其中北汽ARCFOX将最先落地。今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分析师大会上表示,华为联合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企业打造三个新的汽车子品牌。其中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共同打造ARCFOX,今年四季度一系列车型将陆续推出市场;和广汽集团合作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4年量产,目前华为和后两者分别打造的子品牌名字尚未确定。
徐直军表示,华为会选择伙伴深度合作赋能车企,但这种合作不会太多。近日华为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回应称,Huawei Inside 模式目前只是三家,不可能也没有精力与所有车企都用这种模式。
“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拥有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核心算法,通过与车企合作让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数据的获取。智能汽车量产后,在日常的运行中这些公司是否可以持续不断获取行车数据去迭代自动驾驶的功能和性能?自动驾驶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数据驱动,如果数据获取能力受限于车企,会限制这些公司的技术进步。这就是为什么小米要自己造车、百度和华为等与车企深度合作的原因。”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杨殿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也有车企人士对此种模式表示担忧。该人士认为,与华为合作的巨大风险在于,目前合作情况下,数据是共享的,而数据其实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核心。从体量上来看,华为可能会掌握众多数据,而一家车企可能只会掌握自己的数据。
频频牵手巨头加码智能网联
事实上,关于此次广汽与华为合作的项目有迹可循。今年3月,有消息称华为联合广汽埃安着手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双方各投入了百人以上的研发团队。彼时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具体合作进展会在适当的时机公布。”目前来看“时机”已到。
而广汽集团与华为此前先后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展开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战略合作项目,实现多个系统的量产搭载;2019年9月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在计算与通信架构,共同打造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数字平台。
除了华为外,广汽集团联手百度、滴滴、腾讯等达成战略合作,加码智能网联领域的投入。今年5月,广汽埃安宣布与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探讨合资、合作模式,共同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的另一主体广汽埃安自去年广州车展期间独立以后,今年上半年动作频频:年初一则动力科技预告海报将“石墨烯电池”送上风口浪尖,尔后院士质疑、车企回应并澄清等一系列操作让舆论不断发酵;3月发布弹匣电池,试图“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4月广汽科技日上表示超级快充电池技术和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将于今年落地,前者将于9月搭载广汽埃安AION V车型上;后者将搭载在广汽埃安AION LX车型,最新消息显示,采用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续航可达1000km的纯电车型AION LX已在海南三亚完成夏季高温测试,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此外广汽埃安“计划明年IPO”消息频出,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对此表示,未来广汽埃安怎么走,是采取分拆上市融资来发展,还是通过发展埃安来提升广汽集团的股价再投入到埃安,这两种道路都未尝不可,至于何种方式更有利于埃安的发展,仍还在研究中。“广汽集团必须要考虑若埃安独立上市后广汽集团老股东的投资回报问题,因此要看到埃安新公司的价值。”
7月9日,广汽集团发布6月产销快报,6月汽车销量约16.60万辆,同比下降11.01%,前6月累计销量约102.65万辆,同比增长24.49%。其中广汽埃安6月销售8639辆,1-6月累计销量达43013辆,同比增长112.03%,完成10万辆年销目标的43%。2020年全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60033辆,今年10万辆年销目标几乎是去年的一倍。
广汽埃安旗下除之前推出的AIONS、AIONLX、AIONV之外,今年上海车展期间,AION Y上市,售价10.46-14.86万,6月售价13.96-17.26万元的AION S Plus上市。6月底,广州一广汽埃安服务中心的销售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AION Y现在下单,需要等三个月才能提车,较长的交付周期对于埃安工厂的产能、消费者的需求等造成了不小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