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卫健委:WHO第二阶段溯源计划既违反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中国不可能接受
7月2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病毒溯源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会上表示,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针对第二阶段溯源工作,他强调,希望世界卫生组织(WHO)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
今年年初,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正式来华开展病毒溯源全球研究中国部分的工作,走访了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武汉病毒研究所等9家单位,同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和商户、居民、康复患者等进行交流。今年3月30日,世卫组织于3月30日正式发布新冠病毒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的联合研究报告。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专家组得出以下结论: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与新冠病毒关系最密切的冠状病毒,从序列来看是和新冠病毒同源性最高,但是这些病毒仍然不足以证明是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联合专家组最终确定了病毒出现途径的几种可能性:第一种,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是“可能到比较可能”;第二种,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第三种,通过冷链传入是“可能”;最后一种,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
曾益新表示,第一阶段世卫组织和中国合作的溯源研究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是由世卫组织和东道国就溯源研究充分协商一致后开展,这不仅体现了对主权国家的尊重,更有利于推动溯源工作有序、顺利、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应该总结吸纳第一阶段的成功实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
WHO第二阶段溯源计划让人吃惊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说,世卫组织上周(7月15日)提出针对中国第二阶段的溯源调查,调查包括对武汉海鲜市场的研究,对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审计。他们要求中方可以展示透明度,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会不会准备再次接受溯源调查?
对此,曾益新回应,世卫组织所谓的“第二阶段溯源计划”的内容让人十分吃惊,因为第二阶段溯源计划里面将“中国违反实验室规程造成病毒泄漏”这个假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计划透露出对常识的不尊重和对科学的傲慢态度。
曾益新分析道,首先,关于武汉病毒所的一些谣言,比如“三个职工染病”、“武汉病毒所开展新冠病毒的功能增益实验”都早早被澄清过;其次,武汉病毒所采集的蝙蝠标本中的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序列最近的是RaTG-13,只有96.2%的同源性;最后,经过专家分析认定,新冠病毒没有人工改造的痕迹,从根本上否定了人造病毒的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没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武汉病毒所没有开展过冠状病毒增益功能研究,没有所谓的人造病毒。那么哪里来的因为违反实验室规程导致的病毒泄漏呢?”曾益新指出,第二阶段溯源计划这种提法,既违反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特别重要的是,世卫专家组亲自到武汉病毒所进行实地考察,也得出病毒由实验室泄漏极不可能的结论。
“中国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曾益新表示,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科学地开展病毒溯源,认为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应该在第一阶段病毒溯源的基础上延伸,应该以WHA73.1号决议作为指引,经过成员国充分讨论磋商后开展。
“对第一阶段病毒溯源时已经开展过的,尤其是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我们就不应该再重复开展。而应该在成员国充分广泛磋商的基础上,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开展早期病例搜索、分子流行病学、动物(中间)宿主等方面的溯源工作。”曾益新说。
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也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在实验室这方面投入精力、投入资源。“如果说,有些国家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研究的话,我们从中方专家角度来看,建议到还没有开展过像武汉这样的实验室考察的国家去做,至少对其可能存在的泄漏问题(实际是安全问题)有进一步了解。”
第二阶段溯源工作的中国建议
据悉,中国专家组曾在7月4日向世卫提出了第二阶段溯源工作的中国建议,并与世卫组织专家交流。“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曾益新说。
梁万年表示,下一步,动物溯源还是应该作为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病原体自然进化的过程是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我们的视野不仅仅考虑蝙蝠这一类野生动物,对中间相关的,比如穿山甲、狸类、貂类等,已经通过各国科学家研究所发现的携带或可能携带病原体的这些宿主的分布、可能的源头进行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年2月,世卫新冠病毒溯源专家组表示,病毒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与此相关联的有冷链产品贸易引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对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表示,冷链传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王辰指出,从流行病学上,已经发现了冷链和疾病流行的对应关系,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和青岛疫情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密切关联。在病毒核酸检测上,冷链物品上核酸检测是阳性的。特别是在青岛疫情中,在冷链物品表面不但检出了病毒核酸,而且分离和培养出了病毒,证实了冷链物品表面是有活的病毒存在。这两点结合起来,证据链逐渐完整了。
同时,王辰还指出,在“冷”的情况下和相对干燥的环境下,病毒的存活时间、保持感染性的时间比较长,在冬天甚至可以有21天的存活期。因此,在某个地方如果有病毒,这个病毒沾染到冷链物品上,在低温环境下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就可以造成跨地区的传播。
“在进一步的病毒溯源过程中,我们也特别建议应当将冷链作为一个重点的溯源线索。在当前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在全球各地人员和物品往来的情况下,冷链环境下人—物的传播加大了病原传播的复杂性,特别值得进行调查和研究。”王辰说。
新冠病毒出现时间或早于先前认知
“随着多国科学家对新冠病毒溯源的持续研究,已经有多项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现时间要早于我们先前的已知时间。”梁万年说,“武汉可能不是新冠病毒突破界面的第一现场,新冠病毒的传播存在人或者动物传物后,由物传人,又人传物的复杂循环模式。”
梁万年列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2019年11月,一位意大利女性的皮肤活检多处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原位杂交反应性。
2019年11月27日,在巴西一个市采集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7日,美国有9个州常规献血存档样本新冠病毒检测抗体有106份呈现阳性反应。
2019年12月24日采样的,分别来自于伊朗、巴西和意大利的早期基因序列已经上传到全国数据库。
2019年12月中旬,法国有报道中和抗体的流行率增加。
2019年12月27日,法国有一个咯血患者的咽拭子样本经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2020年1月,西班牙巴塞罗那采集的废水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2020年1月2-3月18日期间,美国50个州24079份血液样本中,有9份样本检测到新冠抗体呈阳性。
梁万年表示,下一步无论是早期病例、生物样本、基因序列、天然宿主、中间宿主还是冷链,都离不开全球多国多地共同开展研究;要了解可能导致病毒跨物种传播,进而在全球蔓延的整个的科学过程,就必须深入了解病毒的多样性和在动物宿主中的进化,动物、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助于病毒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影响因素。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