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大洪水退去后的4张照片:奇迹的名字,叫做 “复原力”
原创 时差大叔 心理0时差
01
最近河南的洪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据统计,一座城市一小时的降雨量相当于 100 多个西湖的水,原本生机勃勃的城市顷刻间成为黄色的泥潭,一片狼藉,让人心碎。
全网都在关注着灾区的救援情况,大叔想写一写什么,但遗憾能帮助到灾区人民的非常有限。进而我在思考着,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给我们一些启发。
经过一番查阅,大叔想跟大家聊聊 “复原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希望。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组照片,是 2018 年遂宁 7·11 特大洪水之后,摄影师宋敏拍摄的洪水退去的景象。
你或许会惊讶,这么美,真的是洪水之后的场景吗?
作者说:洪水是让人伤心的事,但是我想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感受到人定胜天的希望。
“洪水过去,你应该很美”。
02
神奇的复原力
看完这些照片特别震撼。生命是伟大的,动物、植物,乃至我们人类,在面对灾难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复原力,就像受到压力的弹簧,时刻想着要复原到之前的形态。
在心理学中,这又被称为心理韧性(Resilience),指我们对不幸、逆境或挫折等高压情景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Doug Hensch 是研究人类心理韧性的专家,通过调查,他发现当人们听到心理韧性这个词时,通常会想到以下一些关键词:[2]
强大
灵活
活力
易弯不易折
这次河南的洪水来得如此措手不及,受灾如此严重,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人民爆发出来的强大韧性,多少房屋商铺交通被毁,但是洪水退去,城市却依旧开始运作,恢复它往日的生机。
为什么我们要提心理韧性呢?
因为一个人的心理韧性越强,我们就越能够在压力中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1]
Doug 还认为,具有心理韧性的人在脱离困境之后,都会与之前大不一样。例如,一些人在遭受疾病后,会变得更富有同理心。
所以,Doug 提出,具有心理韧性会让你不仅在遭遇逆境后能恢复原状,你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强大。就像尼采说的那样: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03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
不仅是受灾群众需要心理韧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因为困难和意外随时可能临到,而我们不能等到发生了,才具备应对的心理能力。
下面的内容,并不是只针对“正在经历灾害”的朋友,而是写给我们每一个人。在重大的困难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可以让自己先变强大。
1. 回想过往,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记忆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如果没有记忆,或许我便不再是我,你也便不再是你。我们每个人会根据脑海中的记忆,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Life Story),这代表着对自己的认知。
关于挫折,你会清晰地记得一次次困难后,有多不堪、多煎熬?
还是记得一次次战胜挫折的那个瞬间,有多喜悦、多骄傲?
一般来说,你倾向于记得什么,就会讲出对应的生命故事。但故事的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完全不一样。[4,5]
记得失败后的不堪、讲述自己的不堪,可能会一直感到自己很差、能力不行,对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毫无意义感和价值感;如果记得自己成功后的骄傲与喜悦,那么便更会感到自己可以做成一件事,信心满满的同时,会让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加具有韧性。
这可怎么办?
如何才能走出记忆的魔咒呢?
幸运的是,记忆是可塑的,是可以更新的。
如果可以多关注那些积极的信息,把以往的经历记得更积极一点,稍微改变一下自己记忆,或许整个人都会感到更加幸福。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让你忘记苦难与失败,只是希望你可以记得自己靠着怎样的毅力熬过来的,是靠着怎样的努力改变现状的。
3. 你的人际关系还好吗?
来自他人的支持,无疑是我们渡过苦难时重要的支柱。因此,与他人建立扎实的连接感,特别必要。
在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休斯顿大学的 Angie S. LeRoy 等人招募了 213 名健康成年人,然后给他们使用了含有鼻病毒(一种常见的流感病毒,对人的危害很小)的滴鼻液,隔离观察 5 天,测量他们自我报告的感冒症状以及客观的感冒指标。[6]
5天后,研究者发现,孤独的人出现的感冒症状更多、更严重,即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弱,对病毒的抵抗力更低。
换句话说,朋友的支持越多,抵抗力越强。
《Loneliness》by Kurzgesagt – In a Nutshell
从孤独的状态,到建立深厚的连接感,虽然不容易,但办法总是有的。
这里分享几个特别容易上手的小练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潜移默化之中就能让你感受到变化:[7]
打开你的电话通讯录或者微信上的联系人,把那些你认为是朋友或熟悉的人列出来;
对于每一位列出来的人,在他旁边标注出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或交流的时间,然后将那些你很久都没联系的人单独列出来
接下来,回忆列表上现存的这些人,根据你们过去的关系质量(例如:让你感觉很好,在他的面前可以做自己),进行从高到低排列。然后,你可以制定个计划,联系这些人,比如一周联系一个
与他人之间的深厚连接,可以让你在面对困难时,知道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默默地支持你。
3. 压力是好是坏,对你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着大大小小的压力,工作、家庭、收入……你是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压力呢?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Kelly McGonigal 做过一项调查。她跟踪 3 万美国成年人整整 8 年,分析这些人经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和健康状况。
在调查刚开始时,Kelly 问了这 3 万人两个问题:[3]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感受到了多大压力? 」
「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吗?」
8 年后,Kelly 发现:
那些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会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使得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反,同样承受着极大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死亡的风险非但没有升高,甚至比起那些压力更小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更低。
Kelly 教授的TED 演讲
Kelly 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真正伤害我们的,从来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认为 “压力有害” 的想法。
或许,今后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压力时,可以试试 Kelly 教授的 “压力思维三步曲”:
第一步:承认压力的存在。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不逃避它,允许自己感知到压力,并观察、记录自己面对压力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慢慢地,总结出自己和压力的相处规律。
第二步:接受压力。研究表明,压力会促使我们人体分泌催产素,调动并增强我们的社交机能。同时我们加速跳动的心脏,也在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角落输送养料和氧气。压力肯定不是来害你的,明明是来帮你的嘛~
第三步:运用压力给你的能量。不要浪费时间去想,怎么才能缓解或消除压力,而是要思考:造成压力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怎样的努力才能直接作用于压力的导火索?
一步两步,两步三步;一次两次,两次三次…… 相信你会逐渐感受到压力的好处,更能培养出自己应对压力的策略。
我们再看长远一点:这种思维的改变,是更多积极变化的催化剂。
往往我们会觉得:有些问题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无能为力。既然压力本身不可避免,那不妨把每次和压力的相遇,都当作收获了一个去利用压力的机会。
这些思维模式上的小改变,会激发一连串深入的变化,最终堆砌成我们的心理韧性,哪怕特大困难来到,我们也能从容应付。
写在最后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祖先经历过无数磨难,却也已经繁衍至今。人类的顽强生命力,在一次次困难中体现出来,给我们带来希望。
每一次磨难,都可以看做一个挑战,在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更强大。
加油
同胞们
愿洪水早日褪去
阳光必将驱散所有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