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夜读丨都“坐下来”是件好事
史上最严的“双减”文件出台之后,网上的段子也多了起来。
最初的段子是,“补课老师与学生,口口相传,像做地下党一样,先要对暗号,再带到家里补课”。然后,段子的戏剧性上升,故事变成了:“夏令营报名,家长问为什么夏令营这么贵。工作人员回道:我们这个夏令营的体育老师,都是有二十年经验的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老师。家长立马就说,好,我报一个。”
还有一个比萨店的版本:“一个比萨500元,家长问为什么那么贵,答曰,我们的服务员都是资深老师,你的孩子在我们店做作业,可以得到服务员的指导。家长听了,大呼不贵,不贵。”
最新的段子则是:训练营在邮轮上举行,邮轮在公海航行,长达45天,费用22万。行程安排包括高强度的集训、穿插各种考试等等,授课老师都是20年名师。这搞得像“公海赌船”一样,这个截图流传甚广,以至于新东方不得不出面澄清。
但是,我以为这些家长脑补出来的迂回绕过补课禁令的场景,大概率都不会发生,连看起来最可能的“一对一补课”,都不可能大规模发生。
当下的K12教育市场,高度市场化、分工精细,比如,教学内容、质量控制、宣传营销,在市场的规模效应之下,这些成本被摊薄,效率很高。但是,私下的“一对一”的家教,仍然需要信息传播、供需撮合、质量控制的环节,然而,由于没有规模效应,交易成本会相当高,所以,这种“一对一补课”交易规模会被限制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几乎不可能对整体学习环境造成冲击,所以没有必要担心。
但是,这些段子背后是真实的焦虑。
中国的教育系统,是环环相扣的。每一次入学竞争,都需要前一次的胜利为基础,形成所谓“剧场效应”,一个剧场中,前排的观众站起来看,这一排后面的观众也得站起来,最后,所有观众都不得不跟着站起来,否则就看不到台上的表演。到最后,不但需要站起来,还需站在凳子上。所有人都站起来了,但看到的东西,仍然是一样的,这就是内卷。
现在,来了一个警察,命令所有人都坐下来。人们坐了下来,但却开始焦虑。这些段子,就是焦虑的产物。
为什么会焦虑?因为担心阶层滑落。说起来,真正补课的,都是城市中产。更精确一些,是一二线城市中产。
根据中科院实验室发布的《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K12在线教育消费人群中有77%,来自一二线城市;有22%的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基数与质量都更优。相比之下,仅有1%的客户来自于五线及以下城市。在城市之间如此,在城市内部也是如此。相对高收入、高文化的家庭,在教育投入上更多。高考是全省竞争的,这就意味着在一省之内,大城市中产通过“站起来”就会有一些优势。
所以,真实的图景是:一个剧院,挡住别人的人,坐下来了,和大家一样了。现在被迫坐下来的人,应该怎么办?
其实,大家一起坐下来,显然是一件好事。这本没什么需要抱怨的。不过,也可以理解——才坐下来,总担心前面的人会突然站起来,再次挡住自己,坐得提心吊胆。更不用说,还抱着小心思,想去挡着别人。
其实,只需明白一件事:都坐下来了,与都站起来,结果是一样的。那么,都坐下来,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