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梯智眼行业研究院负责人:让AI落地电梯场景,提高电梯物联网感知力
截止2020年,中国在用电梯占世界总数39.86%,全世界每三台运行的电梯,就有一台在中国。伴随着电梯的高速增长和乘梯安全需求的日益提高,电梯物联网也随之走进人们的视野。自2010年起,北京、上海、无锡等多地电梯物联网项目纷纷亮相。
然而热火朝天的表象之下,电梯物联网覆盖率至今却没有超过10%。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电梯物联网似乎还没有找到直达罗马的康庄大道。
对此,记者采访了梯智眼行业研究院负责人,分享梯智眼对电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见解。
作为专注于视觉AI在电梯场景深度应用的AI先锋,梯智眼对电梯场景和物联网有深入了解,其核心研发成员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在视觉AI领域和嵌入式技术上拥有有丰富的经验。
在梯智眼行业研究院负责人看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数据采集方式全面替代现有数据采集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场景需求使然,势必成为电梯物联网破局的一把“利剑”。
以下内容来自梯智眼行业研究中心负责人,记者整理。
— 01 — 电梯物联网的两大核心
理解电梯物联网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物联网。最近十年最火的概念,“物联网”肯定占了一席之地。
先看看百度词条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这条简单的定义中,包含了物联网的两大核心:数据与交互。只有把这两大核心做好,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
所谓“连接”指的是“数据的互通”,自然得先有“数据”,把物理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感知”。
没有数据,物联网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物联网需要解决的第一大核心永远是:有效的数据。而有效的数据包含了两个层面:数据的有无,数据的真实性。
把万物互联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督等功能”,怎么做到?需要物与物之间的交互,也需要人与物之间的交互。高效的交互设计,是物联网的第二大核心。
电梯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它要产生价值,也必须做好这两大核心:有效的数据、高效的交互。
— 02 — 电梯物联网的现存困境
电梯物联网现存的三个问题:一是该有的数据没有,二是已有的数据不够准确,三是缺乏高效交互设计。
没有数据就做不到及时交互,数据有效性不够,有效的交互就没有基础。
一方面相关传感技术的缺乏导致有些数据不能被感知,已有的传感设备性能不足也导致数据不准确。另一方面电梯厂家协议不通用,更不会开放数据共享。这都让电梯物联网现阶段难以支撑数据需求。
电梯物联网需要具备更深度的交互价值,才能支撑起商业价值。
一方面感知设备要能快速识别电梯状态、人和物的状态,及时完成数据处理,并与其他设备保持高效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实现人性化、智能化、可视化的自然交互,让使用者、监管者、乘梯者能得到有效反馈。
— 03 — 破解之道在AI应用
电梯物联网的破解之道,在于强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机器设备对交互的认知理解,挖掘电梯多维数据关联性,加强感知、传输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应用。
这需要以技术升级为支撑,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和稳定性,收集真正有价值、有用的数据,,提高物联网感知能力。
关键的核心技术效果要具备跨越鸿沟的能力,一是达到应用门槛,二是深度融合场景需求,激发创新能力。
显然,人工智能具备上述所需的条件。
我们看重一项技术的长远发展,不在于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更高层次的价值。
长远来看,电梯物联网应当坚持长期主义,新的传感技术必须具备达到高层次的AI认知决策能力,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普通传感设备有天花板,AI设备在可发展性上拥有更多可能和更高上限,甚至没有上限。
如梯智眼正在做的基于视觉AI的智能相机,其发展潜力远超传统感知设备,拥有更强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完成很多传感设备的功能,且能独立完成数据处理,完全可以成为前端的“感知大脑”。
从“智能感知”向“智能决策”进阶, AI能大幅提升电梯物联网的感知能力,从而帮助电梯物联网完成更深层次、更多元的交互。
结语
电梯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是利用电梯物联网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AI全方位实时监测预判,以覆盖整个生命周期最佳运力配置和客流体验。
当AI落地电梯场景,势必会帮助电梯物联网摸索出畅通的道路,通向光芒万丈的未来,前程的光明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