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论】“自动驾驶”还得再等等
近两天,某品牌创始人驾驶蔚来汽车在开启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过程中发生车祸身亡的消息持续发酵。此事再度引发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的担忧和质疑。
近年来,自动驾驶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争相宣传的最大卖点之一,视觉识别、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等各种让用户眼花缭乱的“黑科技”层出不穷。不过,频发的人员伤亡事故,理应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风险,以及商家的过度营销、警示不足等问题。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眼下大多数汽车配备的是辅助驾驶功能,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的自动驾驶功能。在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的定义下,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个级别,L4级以上才可开始摆脱人为干预,行业也公认L4以上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L4级以下则被称为辅助驾驶。
目前市场上车辆所搭载的“自动驾驶”,基本仍处于国际标准上的L1、L2级别或国标下的2级、2级以下。换句话说,即使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也需要把双手搭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然而现实中,许多车企在宣传时往往会模糊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概念,极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难怪有网友吐槽,“没出事自动驾驶,出了事辅助驾驶”。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辅助驾驶还是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就技术本身而言也还远远谈不上成熟。比如,有网络汽车测评视频显示,实际驾驶过程中,在极端或危险情景下,辅助驾驶功能会自动退出,交还驾驶权。这时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空间往往所剩无几,这就存在造成交通事故或人员伤亡的隐患。
众多车企热衷于推销自动驾驶功能,就是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使用,从中获取更多使用的数据和案例。数据越丰富,自动驾驶功能也就越完善。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有把用户当“小白鼠”、推卸安全责任之嫌。
正常的、负责任的逻辑应该是,在一项新技术兼具安全性和可靠性之后,再将它推向市场。一旦本末倒置、因果颠倒,哪怕发生小概率的事故,也会直接危害用户生命安全,对品牌形象造成致命打击。
诚然,发展自动驾驶功能是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一项新技术也必然有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但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用户安全,没有了这个1,在后面加再多个0也无济于事。
广大车企理应把安全责任扛起来,在不断完善相关技术的同时,切实尽到安全告知义务,不夸大、不误导。也要提醒所有驾驶员,至少在目前,自动驾驶离解放双手还有一定距离,切不可轻信商家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