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权益不强、固收缩水,中银基金何时摆脱“债基依赖”?

时间:2021-08-19 13:48:33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权益不强、固收缩水,中银基金何时摆脱“债基依赖”?

8月16日,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A:010965;C:010962)开始发售,基金重点布局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碳中和、后5G相关行业,拟任基金经理为黄珺。

此前的7月28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二季度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前20家数据。其中,中银基金规模和排名环比“双降”,从同比看,其排名下降更为明显。

上半年中银基金有多只权益基金清盘,今年更有多只债券型基金遭遇大额赎回,缺乏权益投资舵手让中银基金在“五大银行系”基金公司中,收入和规模靠后。数据背后,是中银基金长期“轻权益重债券”的尴尬现状。

权益投资不振

二季度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前20家榜单中,中银基金以2710.45亿元排在第17位,对比去年四季度的2729.43亿元和第10位,以及今年一季度的2873.68亿元和第13位,排名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规模环比下降163.23亿元,降幅5.68%,降幅在榜单中居首。而在去年二季度榜单中,中银基金还以2765.4亿元位列第8位,一年排名下降9位。

中银基金前身为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8月成立,以此日期计算,在“五大银行系”基金公司(其他四家为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建信、农银汇理)中开业最早,最初由中银证券(67%),中银国际(16.5%)和美林投资(后更名贝莱德投资,16.5%)持股。2007年12月,经监管部门批准,中国银行收购中银证券和中银国际合计持有的83.5%股权,直接控股,中国银行成为同时拥有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基金的金融控股集团。次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中银基金。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7月8日,中银基金管理规模3736.13亿元,基金数量205只(非合并份额),基金经理36人。截至二季度末,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为62.1亿元和521.77亿元,合计占比15.63%。

事实上,最近5年,中银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最高没有超过70亿元,最低不到30亿元;在去年6月底以前,混合型基金规模长期在200亿元左右浮动,至今年一季末至顶点623.03亿元。

自2018年三季度4441.6亿元顶点以来,中银基金的管理规模便持续下滑。在公募大年的2020年,中银基金的管理规模亦原地踏步,甚至还在去年三季度末创下3318.78亿元的近年新低。

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的各个季度,中银基金股票占净值比例分别为4.08%、5.11%、8.75%和9.83%。由于今年一季度抱团股松动,权益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中银基金部分产品股票仓位再次下滑。一季报显示,其旗下多只产品出现了赎回情况,权益类产品成为赎回重点。

权益产品不强或源于缺少舵手,目前中银基金权益投资的主要代表是严菲和李建,严菲是中银基金副总裁,曾任融通基金的基金经理,2015年加入中银基金,天天基金网显示,其累计任职时间近14年,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7.94亿元,在管基金4只(合并份额),全部为混合型。截至8月17日,4只基金近6个月收益全部为负,《资管科技》注意到,除中银宏观策略外,其余3只基金规模都在5000万元清盘红线附近,其中最高的是2016年1月开始管理的中银美丽中国的5500万元。

李建是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曾在联合证券、恒泰证券、上海远东证券任职,累计任职时间近14年,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59.1亿元,目前在管基金7只(合并份额),除中银转债增强债券(A:163816;B:163817)外,其余为混合型,以目前管理规模最大(77.82亿元)的2013年9月开始管理的中银新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000190)来看,截至8月17日,今年以来和近1年回报为-0.64%和2.39%,低于同类平均,同类排名1545|1953和1682|1903。

李建的前任是陈军,陈军2004年4月入职中银基金,其代表作品是中银收益混合A,13年创造了超550%的收益率,平均年化收益率接近15%,去年2月,其去职中银基金,7月加入东吴基金,他的离开,对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造成了一定影响。

固收投资缩水

从投资风格来看,中银基金主打的是债券型和货币型等固收类基金。截至二季报,其债券型、指数型和货币型基金规模分别为2063.55亿元、131.55亿元和1082.38亿元.,三者合计占比87.72%。

其呈现出明显的“重债券、轻股票”的配置特点。即便在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凸显的2020年,其债券占净值比例也维持在7成以上。

对债券等固收产品的偏爱,曾让中银基金在“债市暖春”的2018年大获成功。根据当时海通证券的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末,在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中,中银基金以年内5.05%的净值增长率在106家公司中位列第14名,更是当时前十大规模基金公司中的冠军。公司规模也在彼时创下了历史高点。

但成败皆萧何,目前占比超过55%的债券型基金自去年二季末开始,从2632.36亿元一路下滑,去年底和一季度规模分别为2153.46亿元和2074.36亿元,遭遇赎回。

比较典型的产品是,成立于2019年3月的中银中债1-3年期国开债指数成立之初规模为124.5亿元,去年一季末曾达到205亿元的规模,去年底为112.78亿元,此后连续两个季度赎回都超过30亿份,最新二季报规模仅为44.01亿元。截至8月17日,近1年和近2年收益率为3.61%和6.56%,低于行业平均。

去年12月成立的中银中债1-5年国开债指数成立之初为80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在没有申购下遭遇净赎回,二季末最新规模38.16亿元,半年时间规模惨遭“腰斩”。

有观点认为,债基遭赎回,除了去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外,大额赎回多是机构行为,对于银行系基金公司来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陆续成立,让银行将更多资源向其倾斜,这也导致银行系公募的规模缩水,具体到产品,还要视其业绩等综合来看。

今年进入“清盘季” 基金经理“一拖多”严重

6月23日,中银互联网+股票发布剩余财产第二次分配的公告,该基金此前在4月底进行了第一次财产清算,这只成立于2015年8月的基金最终谢幕。

今年上半年,中银基金进入“清盘季”,从4月底开始,中银惠兴多利债券(A/C)、中银聚利半年定开债、中银新蓝筹灵活配置、中银移动互联灵活配置都因规模原因进入清盘程序,这意味着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银基金先后有5只产品清盘,其中3只为权益类产品,2020年全年也只有4只基金被动清盘。值得注意的是,中银惠兴多利债券(A/C)成立于2020年2月,至今一年有余,天天基金网显示,至4月29日清盘前,基金规模仅0.22亿元。

《资管科技》梳理Wind数据发现,截至二季报,中银基金旗下中银季季红、中银优秀企业等11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其中大多为混合型和债券型。

此外,中银基金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严重,除了上述提到的严菲和李建外,Wind数据显示,杨成6只、易芳菲7只、索丽娜7只、赵建忠8只、郑涛8只、苗婷8只、周毅9只、白洁9只。

众所周知,基金公司的“一拖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司投研人才匮乏。

2018-2020年,中银基金净利润分别为9.73亿元、8.68亿元和10.54亿元。2019年跌幅10.79%,虽然2020年有所增长,但已掉出行业前10,净利润位列第14位。去年净利润在“五大银行”系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管理规模同样位居第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