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2035年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北京加强慢行系统规划改造

时间:2021-09-02 22:47:00 |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2035年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北京加强慢行系统规划改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编制完成,并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

到2035年,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全龄友好的慢行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其中,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开展专项行动,系统性解决慢行系统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发展愿景,《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应运而生。根据北京现状、结合北京特点,《规划》提出慢行交通的四个发展定位:一是城市交通战略的重要支撑,二是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三是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是活力、健康、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成网好用”的慢行交通系统

《规划》明确,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理念,逐步连线成网、联网成片,加快构建“成网好用”的慢行交通系统,形成“线贯通、点覆盖、增体验、定规则”的规划方案。

线贯通

统筹整合北京市各类慢行空间资源,加快形成“一主、两辅、四特色”慢行网络。其中,“一主”是城市道路网,“两辅”是等外道路网和街坊路网;“四特色”是绿道网、滨水慢行网、历史文化探访路网和慢行专用路网。

通过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滨水慢行路之间的节点打通,形成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

点覆盖

围绕十五分钟生活圈、学校、医院和轨道车站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塑造高品质的慢行友好出行环境。以社区为中心,通过打通断头道路,优化过街设施等措施提升可达性,构建慢行友好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优化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流线设计、标志标线设施等,改善慢行环境;推进轨道车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方便可达的轨道微中心。

增体验

突出慢行空间与城市特色空间有机融合,根据各类城市功能区的规划特点,提出七类慢行系统特色分区,并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引导。

定规则

出标准订办法,保障慢行规划科学实施。制订慢行交通组织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慢行系统秩序管理,推进礼让行人、礼让骑行的文明出行行为,践行首善标准;在现有两部北京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订慢行空间精细化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科学指导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工作,营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慢行交通环境。

减少机动车对慢行路权的侵占

为科学有效地推进规划实施工作,《规划》提出保路权、补短板、提品质、广宣传的规划实施策略。

从统筹路内停车与慢行空间资源、规范街道附属设施设置、协调公交车与自行车路权、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四个方面加强慢行路权保障。要严格控制和规范路内停车,减少机动车对慢行路权的侵占。

从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改善交叉口及立交桥区慢行环境、改善自行车停放秩序等三个方面解决慢行短板问题。例如,对于大型平面交叉口、宽马路,应压缩路口,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过街人流量大的交叉口可以探索采用增设对角人行横道、减小转弯半径等措施,提高过街效率和安全性。

从打造健康街道、建设完整林荫道、改善路面铺装、慢行空间与建筑退线空间、绿地的一体化融合等方面,提升慢行环境品质。包括加强城市道路与两侧城市绿地的联动,一体化设计道路慢行空间两与侧绿地空间,整合功能,打造穿梭于生态景观之间的园林式大道等。

从开展健步悦骑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等方面提高文明出行及安全出行意识。包括开展绿色出行引导宣传,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提高交通参与者尤其是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文明出行意识,礼让慢行出行者,推动慢行出行在北京蔚然成风。

(总台央视记者 邓煜洲)

(编辑 邱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