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震泽:织出锦绣江南
鲜花盛开的乡间小路。
地处“吴头越尾”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是以太湖古称为名的千年古镇,养蚕缫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数千年时光流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此栽桑、缫丝、织绸,孕育出独具魅力的蚕桑文化,浸润在震泽的一砖一瓦、一桥一巷中。2016年,一座展现吴地千年丝绸文化的蚕桑文化园,在震泽湿地公园横空出世。
在4000平方米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里,人们能够跨越时空触摸到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围绕桑、蚕、丝、帛四个象形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到当下,身临其境感受吴地桑蚕业的千年变迁。
古时,受自然条件限制,养蚕往往只养一季春蚕,这才有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但是在蚕桑文化园,人们惊讶地发现,通过现代温室育蚕,一年365天,天天都能看到一龄到五龄的蚕宝宝,以及“熟蚕上山”吐丝的全过程。
除了近距离观看蚕的一生,人们还能走进工艺坊,体验抽丝剥茧的“千丝万缕”;在烘绵房,触摸“云朵”的柔软细腻,亲手参与蚕桑文创作品的制作。
在蚕桑文化园,2000亩桑林绵延于蓝天碧水间,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和乡村的机会。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一天的惬意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溜走。百亩果桑采摘园、3000余亩优质“长漾大米”基地、800亩生态果园等,构成了乡村休闲游的生态基础。
谢家路,湿地公园内的一个小村庄。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庄宛若一片桑叶,镶嵌在两片湖荡与农田之间。
谢家路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早年间被唤做“卸甲路”。
1366年,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命,率十多万将士征讨张士诚,路经此地人困马乏,于是令众将士下马卸甲,就地休整。“卸甲路”之名由此得来。
村道的两旁,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村落内,粉墙黛瓦的农舍,由南到北沿谢家路港散落而建。家家户户、屋前屋后夹杂着大大小小的自留地,菜畦里,香青菜、包菜等各类菜蔬碧绿水灵。
谢家路以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风貌,宜人的人居和生态环境,被誉为“部落村庄”。“两湖抱一村”的自然生态格局,周瑜练兵、遇春卸甲、张墩怀古等人文典故,促进了众多文旅产业在此落地。
苏小花田园餐吧、月圆农家菜餐馆、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初莲乡邻中心、白相里五亩田民宿、途远丝享家民宿……这些“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自驾而来。
从精致古镇到广袤田园,丝绸小镇的外延,正在不断延伸。震泽依托沿长漾、周生荡的两条环路,在环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上形成了耀眼的明珠。
湖、河、田、人、鸟、树、宅……绘成了田园乡村和谐、美丽的画卷,塑造了以蚕桑文化为核心的“新苏韵”苏式生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