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本市场的“盲盒”游戏:交易金额达6480亿美元!SPAC并购持续升温,亚洲优质标的受追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丽娜 香港报道 随着香港、新加坡相继推出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咨询,区内的SPAC并购交易(De-SPAC)不断升温。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洲并购部主管卢穗诚表示,今年迄今为止,瑞银已参与了三宗SPAC相关的并购交易,市场成交十分活跃,“由于一般SPAC都有24个月内并购的时间限制,因此大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亚洲背景SPAC都倾向于关注一些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以及香港、台湾市场的标的公司。”
据了解,SPAC管理者通常需要在18至24个月的时间内确定和完成收购目标公司,否则SPAC将被进行清算。如果股东投票通过,SPAC将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形式与目标公司合并,并将其名称和交易代表更改为可代表被收购公司的新名称和交易代码,这个过程被称为De-SPAC。
“标的公司通常为一些高增长的行业,包括电子商务、消费者科技、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等不同行业,这类公司大都为独角兽,或者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的水平,”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
香港新世界行政总裁郑志刚私人持有的美国SPAC公司Artisan Acquisition Corp.与香港基因及诊断检测公司 Prenetics 公布,协议合并美国上市。Prenetics在并购交易中的企业估值为12.5亿美元,合并股权价值约为17亿美元,将成为首家香港独角兽完成上市。
这次并购交易也是2019年以来最大的亚洲医疗行业SPAC并购交易,瑞银证券在交易中作为Artisan的独家财务和资本市场顾问。
40家亚洲背景SPAC
同时,卢穗诚指出,目前在美国上市的SPAC中大约有40家有亚洲背景,包括由亚洲私募基金、亚洲富豪等设立,“因此他们会倾向于聚焦亚洲地区的公司,虽然内地也有很多独角兽企业,但考虑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此前对VIE的表态以及审批流程的不明朗因素,他们短期更倾向于一些可以快速完成交割的东南亚标的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美国SPAC上市的方式可谓“短平快”,成立SPAC速度极快,步骤简单且费用很低。仅需25000美元,即可成立一个空壳SPAC。在3-4周内即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申请。通过SEC审批后15日内,SPAC即可完成上市。
港交所于9月17日公布的SPAC咨询文件,为期45日,至10月31日。咨询文件显示,香港SPAC仅限专业投资者认购和买卖,即机构专业投资者,及投资组合不少于800万港元的个人投资者(非机构专业投资者)。此外,被SPAC收购的公司还必须满足与通过IPO在香港上市公司相同的要求,包括获得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的批准。
港交所重申, 散户只是在SPAC阶段未能参与投资,并购(De-SPAC Transactions)完成后,散户可于主板进行交易,因此SPAC上市机制可助大市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同时,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陈翊庭此前向媒体透露,有很多公司表达了对探索在香港SPAC上市的兴趣。根据港交所的统计,目前在美国上市的SPAC公司中,有25家总部设在大中华区,近年来约有12家亚洲公司被SPAC上市收购。
此外,随着SPAC并购交易升温,标的公司的估值亦“水涨船高”。今年4月,东南亚网约车和配送巨头、新加坡Grab公司通过宣布与SPAC合并,公司估值则由2020年初的约160亿美元飙升至400亿美元。
卢穗诚坦言,“SPAC与标的公司之间的谈判越来越困难,通常有两种方案。如果标的公司坚持高估值,但未有好的SPAC认可对方提出的估值水平,标的公司可能会考虑直接去美国上市。另外一些标的公司虽然要价很高,但最终因为某些原因,愿意接受更合理的估值。”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0日,亚洲除日本以外的兼并收购交易的金额达到6480亿美元,同比增加20.2%,其中,中国的交易金额达到380亿美元。瑞银预测全年亚洲除日本以外的兼并收购交易金额同比增幅在20%-25%。
亚洲并购市场的一大推动因素来自于私有化交易。卢穗诚透露,目前香港上市的市值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中,有大约160家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70%,私有化交易较为容易操作,“过去三四年由于疫情、贸易摩擦、社会冲突等多种因素,一些公司的股价表现不符合公司创始人的预期,股价被严重低估,因此他们都在积极考虑私有化。”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保留上市平台对于公司创始人而言,必须面对股东、分析师、基金等的压力。因此,他们会倾向于先私有化,然后重组其中一个大业务板块分拆上市,或者寻求A股再上市等。”
以本土体育运动品牌匹克体育为例,9月26日公司高调宣布获得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战略领投、建信信托及其子公司建信(北京)投资等国有基金公司和多家市场化投资公司联合战略投资,融资金额近15亿元。
这家公司曾于2009年登陆港交所主板。然而在上市八年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股价低迷,于2016年宣布正式退出港股实现私有化。此后公司动作频频,最新一轮的融资被认为将加速匹克体育筹备已久的A股上市步伐。
(作者:朱丽娜 编辑:陈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