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节后首日A股光伏板块蒸发860亿,产业链短时难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国庆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光伏板块“哑火”了。
截至10月8日收盘,沪深指数分别报收3592.17点、14414.16点,涨幅0.67%、0.73%。而整个光伏板块表现逊色,Wind光伏指数(884045.WI)收跌4745.07点,下跌2.84%。其中,芯能科技(603105.SH)、晶澳科技(002459.SZ)跌停,特变电工(600089.SH)、帝科股份(300842.SZ)大跌9.90%、9.69%,太阳能(000591.SZ)、上能电气(3000827.SZ)、京运通(601908.SH)、林洋能源(601222.SH)、天合光能(688599.SH)、正泰电器(601877.SH)等跌逾7%。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步计算,首个交易日,A股光伏板块总市值累计蒸发860亿元。
事实上,国内光伏产业在国庆假期前已经受到不安因素的“冲击”。限电在加剧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的同时,也将上游原材料价格推向阶段性新高。与此同时,部分光伏企业生产受到影响。
尽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冲击”实属短期,并不影响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目标的实现。但至少在眼下,国内光伏产业依旧需要应对严酷考验。
千亿俱乐部“缩编”
晶澳科技、特变电工节后首个交易日股价大跌的表现,令市场咋舌。
作为前期的热门光伏股,两家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分别以累计46.28%、119.40%的涨幅,领跑A股光伏板块。尤其是特变电工,自6月下旬以来的一波涨势,一度使得该公司市值破千亿,成为A股光伏板块第十一家千亿市值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今年9月初堪称A股光伏板块市值表现的高光时刻之一。在9月3日前后的交易日内,晶盛机电(300316.SZ)、特变电工先后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至此,A股光伏板块市值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家。
9月1日,晶盛机电盘中股价触及84.99元/股,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也涨至1092.97亿元。点燃其股价的导火索在于,前一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与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全自动晶体生长炉采购合同》,合同含税金额为60.83亿元。
这是晶盛机电近些年来所公示的金额最大的一份合同,合同金额占该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159.62%。据公告内容显示,该合同产品拟于今年11月份开始交付。这也意味着,即便合同不能在今年完成并归账,晶盛机电明年的业绩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和测算,截至今年上半年,晶盛机电未完成的含税合同共计114.5亿元。算上该合同,该公司在手订单总额约175亿元。
特变电工的股价开启“疯涨”模式始于8月下旬。随着该公司中期业绩高增长的趋势得以确定,其股价也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自8月20日至9月7日这十多个交易日内,特变电工股价涨幅达75.26%,总市值也顺利突破千亿大关。
今年上半年,特变电工实现营业收入225.31亿元,同比增长25.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6亿元,同比增长237.64%。业绩大增的背后,其多晶硅销售业务给予了很大的驱动力。
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为国内一线多晶硅生产商。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料价格整体持续上升,多晶硅厂商量价齐升,业绩向好。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9月29日的数据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2.7-2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3.84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0.94%;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2.5-24.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3.58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0.96%。一周价格跳涨10%,预示着国内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将更为激烈。
实际上,随着四季度旺季来临,国内多晶硅环节供需紧张的格局难以扭转,下游企业“抢料”锁单的情况时有发生。9月22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双良节能签署了《多晶硅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双良硅材料公司将于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新特能源公司采购原生多晶硅82200吨,协议总金额预计约154.58亿元(不含税)。该利好消息,一度使得特变电工次日的盘中股价大涨7%。
然而,随着产业链短期遭遇的挑战持续发生,A股市场的热门光伏龙头股的股价也开启了回调模式。截至10月8日收盘,A股千亿市值的光伏公司数量剩余7家。市值近期跌破千亿的公司则分别为晶澳科技、福莱特(601865.SH)、特变电工、晶盛机电。
限产、涨价阴云短时难消
10月8日,国内老牌光伏企业亿晶光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受近期江苏电力供应紧张影响,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响应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对公司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停电停产,常州亿晶将在部分生产车间临时停产期间安排优化工艺流程、设备检修等方式,合理组织日常经营。
此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了解,限电限产已经实质性影响到不少国内光伏企业。9月下旬,东方日升(300118.SZ)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旗下参股公司江苏斯威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威克)受到了限电影响,而斯威克的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封装胶膜(EVA等),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的年产能为3.3亿平方米。江苏某头部组件厂商相关人士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旗下部分工厂暂停部分产能,整个江苏地区的头部组件企业因地区管控力度的不同,产能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云南能耗双控致使工业硅产能下降,
多晶硅厂商的生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对于上下游已经激烈博弈的国内光伏产业链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整个产业链似乎面临着比上半年更为惨烈的涨价潮。
眼下,组件厂商已经难堪压力。据行业机构PVInfoLink近期调研,10月光伏组件价格上调约0.1~0.16元/W,182、210双面组件价格已超2元/W。且据知情人士透露,有的组件厂于前几日就已暂停销售,今天各大组件厂停止接单,封盘等待节后涨价。
但是,下游组件厂商的调价或许也是无奈之举。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均有所上涨,但截至9月底,在单晶致密料价格相比年初累计涨幅已高达153%的情况下,而同期组件价格仅上涨9.1%。
在此背景下,国内组件厂商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呼吁。9月30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五大组件企业发布联合倡议提出,第一,恳请国家相关部门从政策上灵活部署,引导企业避开年末“抢装潮”,推动项目建设有序进行;第二,头部组件企业应原材料供应短缺和限电等因素,将下调开工率;第三,恳请行业协会等机构及时做好上下游产能监控,协助企业做好产能规划,确保上下游供需平衡。
上一次类似的联合倡议发生在2020年11月光伏玻璃价格暴涨之时,组件龙头联合发声提请工信部放开光伏玻璃扩产限制。
针对这次联合倡议,国金证券认为,“双碳目标、市场经济原理等最基本的有形、无形之手终将理顺产业短期矛盾,龙头企业的联合倡议或将加速这一进程的演进。”
但该机构也指出,“时至年末,预期主管部门对光伏项目的并网日期要求等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是不切实际的。”该机构进一步预计,最终采用类似去年底抢装期“能并尽并”政策,在电站并网验收阶段一定程度上放宽组件安装完成率的要求,或是可行且大概率的结局。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