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听说地球ban掉了猛犸,还有人想把它们复活

时间:2021-11-10 09:47:12 |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什么猛犸。

为什么不ban猛犸?

猛犸已经灭绝了啊。

哦~地球都知道ban猛犸,你都不知道?!

那么问题来了,地球为什么ban掉了猛犸象,竟然还有人计划复活猛犸象?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ceng)解(xia)一(re)下(du)吧!

MOBA 游戏《 DOTA2 》里的一个英雄——马格纳斯

(图片来源:DOTA2)

随着近期一场游戏赛事的结束,猛犸象忽然间又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事实上,这种灭绝距今仅四千年的生物经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我们熟知的《冰河世纪》、户外品牌、各种游戏作品等等。猛犸象凭借庞大憨厚的形象,很轻易地就能融入到各种作品中,同剑齿虎等冰河期的生物一样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生物形象。纵观猛犸象一族的演化,从走出非洲踏遍西伯利亚冰原,到跨越白令海峡在地球气温剧变的时候征服北方大陆,最终在地球终于回暖的时候遭遇气温突变而倒下,世界上最后一只猛犸象消失在了西伯利亚冰冷的荒原。然而从2012年开始,不断在冻土中发现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肉体和血液,激起了人们复活猛犸象的浓厚兴趣,也引发了新的深思。

(图片来源:影片《冰河世纪》)

猛犸象属(Mammuthus),又称长毛象,是一种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与现代象同属长鼻目象科,生活时间距今500万年-3700年。由于猛犸象化石发现量巨大,且灭绝时间较近,所以人们对其研究程度很深。猛犸象属有很多不同的象种,较为熟知的有非洲猛犸、南方猛犸、哥伦比亚猛犸、草原猛犸、真猛犸(长毛猛犸)、侏儒猛犸、克里特岛矮猛犸等,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是披有长毛的真猛犸。不同种的猛犸象体型相差很大,草原猛犸是体型最大的猛犸,肩高4~4.5米,体重8~10吨,是现代象的两倍以上;我们熟知的真猛犸体型较小,肩高2.6~3.5米,体重4~8吨;克里特岛矮猛犸是体型最小的猛犸,肩高仅1.2米,体重600~800千克,比现代象要小很多。

(图片来源:Wikipedia)

(图片来源:Sergiodlarosa / Wikimedia Commons)

南方猛犸复原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克里特岛矮猛犸化石

(图片来源:Wikipedia)

真猛犸复原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 Caitlin Sedwick)

不同种类猛犸对比

(图片来源:User Fun-dan/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完整的猛犸象骨骼化石

(图片来源:luxify.com)

猛犸象的名字Mammoth源自俄罗斯语мамонт mamont,意为earth horn“地球的角”,中文通过英语音译而来。现在发现的猛犸象化石多以象牙、臼齿为主,只有西伯利亚地区保存有完整的猛犸象遗体或干尸。常见的猛犸象牙由于其特殊原因替代了象牙而成为常用的雕刻和装饰材料,在中国猛犸象牙也被纳入有机宝石行列。

猛犸象与现代象的习性相似,食草,但大部分种类生活在冻原地带。孕期较长,可达22个月,且一胎只生育一个后代。它们的社会结构可能与现代象相似,雌性和幼年个体生活在由一个雌性首领领导群体中,同时雄性在成熟之后离开象群单独生活。就如同冰河世纪中的曼尼一样,是冰原上的独行者。

Part.1

庞大的猛犸象种群

早期猛犸象并不是长有长毛生活在冰原的,最早的猛犸象起源于400万年前的非洲草原,如同人类的祖先一样,开始从非洲向北部进发。寻找食物和草原栖息地是迁徙的主要目的,这群非洲猛犸一路吃到了欧洲南部,这里具有适宜猛犸象生活的温暖开阔的草原,随着时间的演化在这里诞生了新的南方猛犸。很快它们便占据了欧洲南部和中亚地区。在更新世早期,南方猛犸穿过白令海峡(当时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峡可以通过),扩散到了北美,并演化出了美洲特有的哥伦比亚猛犸。之后,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猛犸象不断适应着更新世逐渐变冷的气候而长出厚厚的脂肪层和长毛,当时出现的草原猛犸是整个欧亚大陆的征服者,踏遍了3/4以上的土地,在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都广泛出现草原猛犸的身影,中国的青冈县也被称为“中国猛犸象故乡”。

(图片来源:ArtEvent ET/Shutterstock)

到了更新世晚期,凛冬已至,冰期无情地席卷了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全球平均气温骤然降低到5~10℃,地球一半以上地区都被冰层覆盖,降雨量只有现在的一半,海平面下降了100米,许多海峡暴露出地表,岛屿与大陆相连。干燥的气候使得森林消失,陆地上只有大面积的苔原和冰原。当时的生物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但猛犸象靠着全身披拂的毛发和厚重的脂肪层成功地站了出来,苔原也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来源。更加耐寒的真猛犸成为了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最常见的生物。

欧亚大陆及北美猛犸象演化图(魏光飚,2010)

虽然猛犸象体型庞大,但作为食草动物仍然面临众多的天敌,比如更新世的最强捕食者“刃齿虎”和最大的狮子“洞狮”。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类,也曾是猛犸象的捕食者。寒冷的冰河世纪也使得这几种生物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图片来源:Pinterest)

剑齿虎、洞狮常捕食猛犸象

(图片来源:GeekNative)

Part.2

猛犸象灭绝真相

很多学者认为引起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的捕杀,世界遗产之一的洞穴壁画也显示1.3万年前的人类存在集体狩猎猛犸象的行为,古人类洞穴中也常出现食用残留的猛犸象骨骼。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祖先常用猛犸象的骨骼和毛皮搭建防寒的屋舍。纵然如此,古人类可能还不具备完全灭绝一个物种的能力(不像现代人)。

(图片来源:Yvon Frunea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气候突变可能是真正的灭绝原因。冰河世纪结束之后,在1.7万年前地球开始变暖,大陆冰川逐渐消失,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正轨,大地又回归了春暖花开的景象。但在1.26万年前左右,一场突然的意外让这短暂的美好瞬间崩塌,一颗彗星袭击了地球,在北美五大湖上空爆炸,造成了地球气温的再次骤降。这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让生物根本来不及防范,真猛犸象、剑齿虎、美洲狮等第四纪生物全部陨落,北美的克劳维斯人也因彗星而灭绝。这次突然降温事件就是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但彗星说还充满争议,中国研究人员通过石笋校准的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开始时间要早于彗星撞击时间,冰盖消融引起的季风和洋流的忽然变化可能是另一原因,这次忽然的降温事件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1.26万年的气温骤降的的确确出现了,也使得第四纪中许多大型生物不复存在。其中,就包括猛犸象,曾经遍布世界的巨兽倒在了第四纪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中。而人类也是由于此次降温事件的影响而被迫学会了播种,走上了农业的道路。

新仙女木事件导致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灭绝

但事情并没有走到尽头,令人欣慰的是,俄罗斯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东北的弗兰格尔岛(Wrangel Island)发现了最年轻的猛犸象遗体,距今仅3700年。这表明在新仙女木事件后,残余的猛犸象种群还存活了数千年,它们长途跋涉逐渐退居到西伯利亚最北面的岛屿,代表着整个种群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人类开始建造金字塔的时候才真正倒下。

最后的猛犸象出现在弗兰格尔岛

图片来源:Sputnik / Alexandr Lyskin

Part.3

复活猛犸象计划

特殊埋藏的化石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惊喜。2002年,一头被称为“尤卡(Yuka)”的猛犸象在冻土中被发现,它保留着完整的头部、前腿、胃、肠道等身体器官。

完整的猛犸象头部

(图片来源:Scoop.it!)

2007年在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半岛,一位放牧人意外发现了一头埋藏在冰土里37000年的小猛犸象,肉体保存极为完整,研究人员命名为“卢芭(Lyuba)”。

(图片来源:Wikipedia)

2013年,俄罗斯研究团队再次返回西伯利亚,这一次的发现更加震撼,他们在冻土中发现了新鲜保存的肉体,甚至还有可以流动的血液。血液研究还发现猛犸象具有可以在低温下仍活跃的血红蛋白,这证明它们可以在低温下活动且耗能极低。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021年,科学家在草原猛犸的牙齿中提取到距今165万年的DNA,创下提取DNA最早纪录。

猛犸象牙在取得最古老的DNA序列

(图片

来源:Pavel Nikolskiy/GIZM

ODO)

一个神奇的想法在古生物家脑海里产生了:提取猛犸象DNA,通过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这无疑是一项万众瞩目的研究,就像每个热爱生物的孩子都想看到灭绝的猛犸象一样,全球的猛犸象研究人员都提起了兴趣并参与其中。通过提取猛犸象DNA注入现代象的受精卵中,但是目前所有的复活计划都未能实现,不过仍有大量团队在不断尝试。

尽管多数研究人员热衷于复活已灭绝的古生物,但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纪录片中的话让我们陷入新的思考,“现代已经没有了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复活它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复活出的不是一个可以繁殖的种群,而是一个用于展览的小象,我觉得那不能称之为成功。但或许这能让人类反思已经发生的灭绝事件,我们正持续蚕食着土地。”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猛犸象

[2] 纪录片《猛犸象:冰河世纪的巨兽》

[3] Extinct Mammoth Fact Sheet (archive.org)

[4] 魏光飚,胡松梅,余克服,侯亚梅,厉新,金昌柱,王元,Jianxin Zhao,王文华。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新材料及猛犸象的起源与演化模式探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06):715-723。

[5] Valk T , P Penerová, D Díez-Del-Molino, et al。 Million-year-old DNA sheds light on the genomic history of mammoths[J]。 Nature。

[6] ‘Living’ woolly mammoth protein created " CBC News https://www.cbc.ca/news/science/living-woolly-mammoth-protein-created-1.933228

[7] Bunch T E , Hermes R E , Moore A M T , et al。 Very high-temperature impact melt products as evidence for cosmic airbursts and impacts 12,900 years ago[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