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家企业信托产品"又双叒"踩雷了?深交所下发关注函
11月10日晚,德展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在购买了渤海信托发行的信托基金后,截至公告日,剩余本金2.36亿元本金和投资收益尚未收回。也因此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要求德展健康补充说明相关产品到期但却披露逾期兑付的原因等问题。
受此消息影响,截至11月11日收盘,德展健康报收3.60元/股,跌幅为0.55%。
信托踩雷收关注函
2019年9月18日,德展健康通过召开会议,同意公司使用自有闲置资金4.2亿元人民币购买渤海信托产品,并于2018年9月20日披露了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公告。
此后,德展健康就购买了由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信托”)发行的“渤海信托•现金宝现金管理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简称“现金宝”或“信托产品”),金额为4.2亿元,期限为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1%。
买了一次还不够,2020年9月1日,德展健康召开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议案,同意再次购买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期限设为2020年9月18日至2021年9月18日,并于2020年9月2日披露了相关公告。
本以为一切顺利的德展健康,却没想到自己买的信托基金竟然也“踩了雷”。
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11与10日,德展健康共计收到1.83亿元本金及2564.56万元投资收益,剩余本金2.36亿元本金和投资收益仍在协商中,尚未收回。
由于本金金额巨大,在德展健康刚发布信托风险提示公告后,就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图源:公告)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表示,要求德展健康说明:第一,说明披露逾期兑付的原因,并说明在信息披露及合规性方面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第二,请补充说明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情况,资金最终投向,是否与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存在关联关系;
第三,请补充说明逾期兑付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在购买信托产品后踩雷的公司不在少数,之前的海南海药就是因为信托踩雷导致公司股价一路下跌,负债累累的同时,业绩也没有多大起色。可见公司在购买信托产品时还需要“长点心”。
新疆国资委入主
德展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展健康”)是我国首批也是新疆和纺织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原是以毛纺织业务和矿业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
2016年,德展健康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原有盈利能力较弱的毛纺织及矿业业务和资产置出公司,同时置入盈利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的优质资产,转型进入医药行业,主营业务转变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主打产品“阿乐”是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处方药之一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药,医药收入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1年5月13日德展健康收到公司控股股东美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美林控股”)通知,美林控股及凯世富乐9号拟将其分别持有公司的4.44%股份和3.05%股份转让给新疆凯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凯迪投资”),交易价格为6.6元/股,共计转让1.67亿股股份,交易总价为11.08亿元。
若本次转让全部顺利实施完成,美林控股将不再是本公司控股股东,张湧先生将不再是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凯迪投资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新疆国资委”)。
据Wind数据,目前由新疆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有中泰化学、西部黄金、新疆交建、雪峰科技4家。作为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德展健康可以为新疆贡献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及促进产业升级,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
新疆国资委的入主,对于德展健康而言,有助于其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红利,开拓更广大的市场,延展其产业链。另一方面,德展健康目前各项新业务布局处于业绩释放前期,国资加持之后有望从资本层面为业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公司再添新活力。
此次信托踩雷也确实让业内人士为德展健康“捏了一把汗”。就德展健康近3年的业绩来看也是接连下降。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德展健康的营收已经从32.91亿元降至9.36亿元,净利润由9.31亿元降至2.85亿元。除了营收与利润的下降,德展健康的毛利率也在接连下降,2018年至2020年,其毛利率已经从92.93%下降至69.63%,根据今年三季度报告,其毛利率已经降至66.47%。
(图源:Wind数据)就连德展健康的二级市场如今也不好过。在今年6月1日德展健康以0.21元/股进行派息后,其股价曾在9月最高涨至4.52元/股后就再未有起色,最低曾跌至3.53元/股。
(图源:东方财富网)此外,据投研电讯信披质量研究院统计,自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至今,德展健康在深交所16次年度信息披露考评中,8次为B(或良好),8次为C(或合格),从未获A。今年7月12日,深交所上市公司2020年信披考评结果出炉,德展健康最新信披考评为C,已经连续2年为C。
记者就信披考核是否系公司内部信披管理出现问题以及业绩下降等问题向企业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并未收到企业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