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奇点网
近日,一项给人体接种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数据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上[1]。
对,不用质疑,你没有看花眼。
这是首次主动把新冠病毒接种到青壮年人体的研究,称为“SARS-CoV-2人体挑战”。由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传染病学家、华裔教授Christopher Chiu及其团队,在制药公司Open Orphan、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DHSC)的支持下完成。
他们为36名年轻且健康的志愿者接种新冠病毒,评估其病毒动力学、安全性、耐受性,最终成功构建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感染模型。同时,也为我们从病毒检测、感染症状等角度,详细剖析了人体在感染和消灭新冠病毒的过程,或有助于防疫或新冠疫苗的研发。
2022年了,这个叫COVID-19的流行病还在全球肆虐。奇点糕在上海的同事都开始在家种菜了。
为对付新冠病毒,科学家们已经拿出来各种动物模型、各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来进行深入且多方面的探索,甚至连大体老师都出来贡献一份爱。
可是,有一条路还没有人尝试过——咱们能不能主动去驾驭新冠病毒,让一个大活人变成咱的病理模型,就像基础实验中构建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一样。这样岂不是能够更大限度地了解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这便是“SARS-CoV-2人体挑战”。大家到这儿也能看出来,这项研究不仅要挑战新冠病毒,还要挑战一些伦理问题。
其实,在新冠肺炎流行早期,就有科学家主张针对新冠病毒启动此类试验,以加速疫苗的开发。但持反对意见的人表示,当时对这个病毒的了解微乎其微,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后手,万一出现不可挽救的局面便无法回头[2]。
面对间歇性歇息、持续性猖狂的新冠疫情,在手握新冠药的情况下,Christopher Chiu教授带领其团队于2021年展开此次注定不平凡的研究。
他们从数万名报名者中挑选出36人,作为此次临床试验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的平均年龄为22岁(18-29),身体健康,属于新冠低风险人群,未曾感染过新冠、也未曾接种过任何新冠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新冠流行早期的毒株(SARS-CoV-2/human/GBR/484861/2020)进行研究。该毒株是在新冠流行早期从一位新冠患者身上提取的,还未出现任何显著变异。
在接种病毒时,研究者们通过滴鼻剂小剂量接种(10 TCID50)。在接种后,志愿者们被送往伦敦一家医院的负压隔离病房,并接受24小时医疗监测。每人单独隔离至少14 天,达到出院标准后才可离开。在随后的一年内,研究者们对其进行随访,以评估新冠感染的后遗症。
统计数据时,2名志愿者由于发生血清转换,被排除在外,最终共纳入34人的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根据PCR检测结果显示,53%的人(n=18)“成功”感染上新冠。潜伏期(从初次接触到病毒检测or早期症状)平均时长为42小时,且在感染后最多12天时,依然能够从志愿者体内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
然后说说大家喜闻乐见的事吧——抠嗓子眼 vs 捅鼻孔,到底有啥区别?
研究者们发现,在被感染后40小时(≈1.67天),即可通过咽拭子检测出阳性;而在58小时后(≈2.4天),才可通过鼻拭子检测出阳性。
但是从病毒载量(VL)上看,感染后鼻腔中的VL峰值达8.87 log10 copies/ml(95%CI 8.41-9.53),而喉咙中的VL峰值为7.65 log10 copies/ml(95%CI 7.39-8.24)。
也就是说,嗓子眼里能更早看出来阳性,而鼻孔里的病毒更多。
而且,鼻腔内VL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需要5天(148h),感染新冠的症状也在第5天左右显现。
在这18名感染新冠的志愿者中,有88.9%的人出现鼻塞、鼻炎、打喷嚏、喉咙痛等轻度至中度感冒样症状, 39%的人发烧(>37.8℃)。其它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酸痛和疲劳等。
另外,嗅觉障碍也很常见。当鼻腔内VL达到峰值后,有83%的人(n=15)出现此症状,更是有50%的人(n=9)完全失去嗅觉。在感染后第28天时,仍有61%人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第180天时,还有28%人嗅觉尚未完全恢复。而在此之后,仅剩1人的嗅觉障碍持续存在。
研究者们强调道,尽管VL峰度与症状出现存在时间上的关联,但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没有关联。在此次研究中,年轻的志愿者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仅出现轻到中度的症状,并没有出现任何重症。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测试了LFA快速抗原检测的效果。结果发现,每周进行两次LFA快速检测,就可以抢在大部分具有活性的病毒(70%-80%)产生前就做出诊断,以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总体来说,这是首次主动把新冠病毒接种到青壮年人体的研究,成功构建新冠病毒的人体感染模型,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得益于众多志愿者的奉献,Christopher Chiu教授及其团队从全新角度解答了新冠病毒从进入人体→感染→症状缓解的详细过程。
基于伦理问题,此次研究的样本数较小,而且依旧有科学家认为,相比于其风险,这种试验不太值[2]。不过,这些研究数据还是能为我们目前的防疫工作提供些最新见解:
①据观察,平均潜伏期为42小时,比现在预估的5到6天要短得多。
②虽然病毒更早出没于咽喉,但病毒在鼻腔内的峰值要远高于咽喉,这意味着病毒从鼻腔中脱落的风险可能更高。同时也强调了正确使用口罩来遮盖口鼻的重要性。
③在9天和12天时,仍可在部分志愿者体内检测到可存活病毒,这与目前提倡的隔离期时长相符。
疫情啥时候才是个头啊!咱想去海边度假,不想在家种菜。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780-9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319-9
本文作者" 张艾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