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礼行为不仅存在于人类之间,雄性昆虫想要“娶媳妇”也得送彩礼。记者7日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该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合作,揭开了昆虫求偶赠礼的起源与演化史。该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TOP期刊《冈瓦纳研究》上。
赠礼是许多昆虫求偶的重要环节,对于种群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大部分昆虫的彩礼都是食物,雌性摄入营养物质有利于提升后代数量、寿命和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不少类群的雌性都借助彩礼评估雄性基因质量。因此,献彩礼行为在性选择与同性竞争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昆虫交配行为演化乃至两性平衡的关键,一直是进化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焦点。
然而,现生昆虫彩礼的多样化使推测其演化路径极为困难,人们对献彩礼行为的起源与演化都尚缺乏认知。但此前一般认为,献彩礼行为的起源很可能出于偶然,与营养有关的献彩礼行为只在捕食性类群中出现。
江苏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昆虫资源化利用团队在来自一亿年前白垩纪的化石中,发现了昆虫的彩礼:一只由舞虻总科基部类群扁角舞虻属雄虫分泌的唾液球,被封存于一枚缅甸琥珀中。该类群求偶行为丰富多样,是研究昆虫献彩礼行为的理想模式生物类群。
研究人员基于琥珀中彩礼的形态与现生昆虫的食性、集群行为、捕猎行为、献彩礼行为等特征,进一步重建了相关演化历史。研究证实了献彩礼行为对于昆虫而言并非偶发事件,而是一项原始的,解决雌虫繁育后代时缺乏营养问题的共性手段。制造彩礼从完全依赖消耗雄性身体内部营养资源,演化向多元利用外界物质。彩礼也从单纯应对雌虫繁育后代所遇的营养压力演化向兼具提供求爱信号等多种功能,最终可能演化为一种交流的媒介。
这两大演化方向对于所有昆虫的求偶献礼而言都是共通的,研究成果对于解析昆虫繁育机制,优化昆虫保育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