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科学分析:让婴儿独立睡觉会发生什么?

时间:2022-04-14 11:47:13 | 来源:新浪科技
在全球范围内,训练婴儿独自睡觉和不安抚睡眠的观点是不常见的,一些父母听到美国家庭中的婴儿被放在单独房间睡觉时,会表示非常震惊。在全球范围内,训练婴儿独自睡觉和不安抚睡眠的观点是不常见的,一些父母听到美国家庭中的婴儿被放在单独房间睡觉时,会表示非常震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年轻父母认为“睡眠训练”是婴儿获得良好睡眠的关键,但是其他人则认为这对婴儿是非常痛苦的,是否婴儿“睡眠训练”风险大于益处呢?

2015年,加拿大儿科睡眠研究员温迪·霍尔(Wendy Hall)对235个6-8个月的婴儿所在家庭进行调研,目的是分析婴儿睡眠训练是否有效。从最宽泛的定义来看,睡眠训练是指父母鼓励婴儿夜间睡眠的任何策略方法,可以简单到夜晚例行哄睡操作,或者观察婴儿的疲劳状态,这些都是霍尔涉及分析的重要环节。

还有一种策略被广泛地与睡眠训练联系在一起,但却引起更大的社会分歧——通过限制或改变父母对孩子的反应,鼓励婴儿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入睡。当婴儿夜间醒来时,父母也不介入安抚,这意味着即使父母在场,也不会抱起或者哺乳婴儿,并用身体接触安抚婴儿。这可能涉及到设定婴儿独自留在房屋的时间间隔,以及考虑到婴儿睡眠可能被父母悄然进入而被惊扰;或者采取“冷火鸡法(cold-turkey)”——将婴儿独自留在一个房间并关上门。以上方法通常都会让婴儿发出哭声。

在全球范围内,训练婴儿独自睡觉和不安抚睡眠的观点是不常见的,一些父母听到美国家庭中的婴儿被放在单独房间睡觉时,会表示非常震惊,但事实上,在北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许多家庭都坚持让婴儿独自睡觉。尤其是当失眠开始影响所有家庭成员的健康时,年轻父母尤其愿意尝试一下,例如:婴儿睡眠较差与母亲出现抑郁症和健康状况不佳有关。美国超过60%的育儿建议书籍支持通过某种方式让婴儿“哭出来”;接受问卷调查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年轻父母中,近一半表示他们曾尝试让婴儿哭出来,从而使婴儿最终进入睡眠状态;瑞士和德国接受问卷调查的年轻父母中,大约三分之一表示他们已尝试过该方法。受问卷调查方式的局限性,该调查结果并不一定能代表这些国家年轻父母的真实状况,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一个健全的行业,致力于帮助年轻父母进行婴儿睡眠训练。

霍尔预测称,接受睡眠训练和建议的家庭会在婴儿六周之后比那些未接受训练的婴儿睡眠质量更好,睡眠时间明显更长,夜间醒来的次数明显更少。

这与当前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之前几十项研究表明,干预性睡眠是有效的,儿科医生经常建议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睡眠培训(尽管婴儿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经常不这样做)。然而,研究结论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之前许多研究已经引起一些争议和批评,霍尔希望通过深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婴儿晚上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睡眠质量。婴儿晚上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睡眠质量。

目前,很少有关于睡眠训练的研究达到科学理论的黄金标准,在一些试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睡眠干预的对照组之中,其中有一个对照组未接受干预(这对睡眠研究尤其重要,因为大多数婴儿自然睡眠时间更长),并且有大量的参与者检测干预效果。

许多相关研究都是非随机的,由婴儿父母决定治疗方案,从而使得证明因果关系变得很困难,例如:家长们有理由认为他们的孩子只会哭一会儿(或者根本不哭),然后就入睡了,婴儿可能更愿意一开始就试着控制自己的哭闹行为,这可能会直接影响研究结论。当然,研究睡眠训练的困难之处在于,即使是在随机试验中,被随机分配控制婴儿哭泣的方法也不会建立一个“完美研究”,许多试验通常都有较高的“中断率”,意味着父母发现有效的睡眠训练方案很难,研究过程和结论并不匹配。

事实上,此类研究报告多数依赖于“婴儿父母的受调报告”,例如:问卷调查父母看护下婴儿睡眠日志,而不是使用一种客观方案来确定婴儿夜晚的睡眠状态,但如果某个婴儿醒来时学会了不哭,那么他的父母也可能不会醒来,这样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无论夜间婴儿发生过什么,他们都睡了一整夜。

同时,也存在一个验证偏差问题——如果年轻父母期望干预性睡眠能帮助婴儿更好地入睡,那么他们更有可能看到婴儿在干预状态下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霍尔的研究项目涉及235个婴儿及其家长,研究设计旨在检验长期以来干预性睡眠是否能有效改善婴儿睡眠质量的争议话题,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一半的父母接受了所谓的“逐渐消失”、“可控安慰”或者“可控哭泣”的指导建议:他们以较短的时间抚慰哭泣的婴儿,然后离开婴儿同样长的时间,随后时间间隔逐渐增加,不论孩子的反应如何。霍尔称,对于那些将婴儿独自留在房间而“感到不适”的父母,研究人员建议他们呆在婴儿房间里,但不要抱孩子,采用一种被称为“露营”的干预方法。

此外,干预组还获得了关于婴儿睡眠的一些提示和信息,例如:打破了午睡少会增多夜晚睡眠时间的传统观点,为了确保两组受调者都接受到一些指导,对照组的父母能够收到有关婴儿安全的信息。

除了要求父母记录婴儿睡眠日志,霍尔的研究还包括监测活动记录仪,婴儿佩戴可穿戴设备监测,监控脑波动态变化,并评估睡眠-觉醒模式。

当研究人员对比睡眠日志的时候,他们发现接受过睡眠训练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婴儿夜间苏醒次数少,睡眠时间长。但当他们活动记录仪里显示睡眠-觉醒模式时,他们发现了另一个现象——接受过干预睡眠训练的婴儿夜间苏醒次数与控制组婴儿十分相似,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受调婴儿在活动觉醒或者长时间觉醒的平均值变化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换句话说,婴儿接受睡眠训练的家长通常会认为他们的孩子睡眠时间更少。但依据客观的睡眠监测数据,婴儿苏醒的频率是一样的,只是独自睡觉的婴儿没有叫醒他们的父母。

如果婴儿夜晚苏醒时不哭泣,他的父母可能误认为宝宝会安然入睡。如果婴儿夜晚苏醒时不哭泣,他的父母可能误认为宝宝会安然入睡。

霍尔称,我们不是说婴儿夜间不会醒来,而是说他们会醒,但他们不会向父母传递苏醒的信息。

对于霍尔而言,这项研究表明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她说:“我们试图做的是帮助家长教孩子进行自我安慰,所以实际上我们并不是说婴儿不会醒来,而是当他们醒来时逐渐适应不给父母传递信号,经过不断适应之后,他们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睡眠周期。”

相关活动记录仪显示,睡眠训练改善了婴儿的一项睡眠指标——最长的睡眠时间(期间未苏醒的一次睡眠),结果表明,经过睡眠训练的婴儿,其最长睡眠时间提高了8.5%,最多可达到204分钟,而其他婴儿的最长睡眠时间为188分钟。

此外,霍尔的另一个假设也被证明是正确的。她的研究团队预测称,进行干预睡眠的父母心情会更好,他们的睡眠质量会更高,疲劳感更少。该结果不会让任何每晚抱着晃动或者数次喂奶才让婴儿入睡的家长感到惊讶,事实证明这是真的,而且对于许多睡眠专家和年轻父母来说,这是睡眠训练的一个重大好处。

关于“婴儿哭泣”的历史源由

即使是那些婴儿睡眠训练已相当普遍的国家,婴儿睡眠训练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此前媒体曾报道,在19世纪之前,年轻父母似乎并不特别关心婴儿的睡眠质量,随着工业革命延长了工作时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强调了家庭成员独立性,甚至也包括婴儿,随后年轻父母才开始关注婴儿和自己的睡眠质量。

1892年,“儿科之父”埃米特·霍尔特(Emmett Holt)认为,哭泣对于婴儿发育是有好处的,哭泣可以扩张新生婴儿肺部,婴儿应该“被允许哭出来”,这种哭泣通常需要持续1个小时,极端情况下需要2-3个小时,随后婴儿第二次挣扎地哭泣很少会持续10-15分钟,第三次哭泣也几乎不会发生。

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官方的“婴儿哭泣”研究项目才开始,1985年,理查德·费伯(Richard Ferber)倡导一种叫做“控制哭泣”或者“哭泣逐渐消失”的方法,让婴儿哭泣的时间越来越长。1987年,马克·威斯布鲁瑟(Marc Weissbluth)建议简单地将婴儿放在婴儿床内,关上婴儿所在房间的门。

虽然以上项目存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持续进行睡眠训练,2006年,研究人员对40本畅销的育儿书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提倡婴儿哭泣的书籍是反对婴儿哭泣的书籍的两倍,一些书籍建议称,即使是新生婴儿,也要采取一些诱导婴儿哭泣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提倡睡眠干预的研究人员,也认为从幼年时期开始(出生不足6个月)诱导婴儿哭泣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他们还指出,他们不会向那些可能更容易遭受心理伤害的儿童提倡睡眠训练,包括那些经历过创伤或者寄养的婴儿,或者有焦虑情绪和较敏感的婴儿。

研究人员称,对不足6个月的婴儿进行睡眠训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太可能奏效。一篇回顾20年相关研究的文章指出,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对不足6个月的婴儿进行睡眠干预,认为可以改善母亲和婴儿的睡眠质量,但该观点忽视了幼婴的喂养问题,也忽视了对数据的偏见解释,未证明这样做能减少婴儿哭闹,避免儿童后期睡眠和行为问题,或者预防婴儿母亲出现产生抑郁症。

此外,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方法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包括婴儿哭闹增多、过早停止母乳喂养、加重母亲的焦虑不安,此外,如果婴儿需要白天或者夜晚在单独房间里睡觉,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风险。

霍尔说:“不要将3个月大的婴儿单独睡眠,他们没有物体恒存感,他们会认为你不再房间里,就意味着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见……会造成婴儿一定的心理伤害。”

霍尔表示,她曾接到一位老年女性的电话,称她的儿子和儿媳带着3个月大的婴儿去咨询睡眠教练,这位睡眠教练的态度非常强硬,现在婴儿7个月大,出现了严重的依赖症,事实证明,不要将3个月大的婴儿单独睡眠,他们没有物体恒存感,他们会认为你不在房间里,就意味着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见……会造成婴儿一定的心理伤害。

年龄稍大一点婴儿的反应会明显不同,对于一些婴儿来讲,眼泪很短暂,甚至根本不会哭泣,但是一些婴儿却完全不同,他们可能会哭几个小时,甚至呕吐,虽然露营(父母陪同在房间里,但不拥抱和照顾婴儿)等方式通常被认为较温和,但与强硬策略相比,这些方式会让一些婴儿感到不安和困惑,而且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

无论怎样,许多年轻父母都认为睡眠训练婴儿成长的必经仪式——不仅为了让自己睡个好觉,他们还被睡眠教练告知这样做会让宝宝睡得时间更长、睡眠质量更佳,婴儿需要通过睡眠训练才能茁壮成长。这种情况在睡眠教练领域尤为常见,但这是一个不受监管的行为,咨询费可能高达数百美元。

对于一些婴儿,他们夜晚清醒时不会哭泣,而一些婴儿会持续哭泣几个小时。对于一些婴儿,他们夜晚清醒时不会哭泣,而一些婴儿会持续哭泣几个小时。

婴儿在哭泣,但仍然不睡!

在为数不多长期研究婴儿睡眠的研究中,例如:对比仅8个月大的婴儿被训练控制哭泣,或者采取“露营方式(坐在婴儿身旁,在他们睡着之前不去拥抱他们,逐渐远离但不脱离视线范围)”,而不是继续对婴儿做出正常反应。在澳大利亚进行的试验中,所有的婴儿都被他们的母亲描述为存在睡眠问题。

在婴儿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中,她们确实表示睡眠训练短期内对婴儿有益,但并不是所有睡眠训练均有效,对于使用控制哭泣方法,84%家长表示该方法有效;对于使用“露营方法”,49%家长表示该方法有效。

对于那些发现某种形式睡眠训练有效的人群而言,对婴儿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持久。睡眠干预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婴儿10个月的时候,56%接受过睡眠训练的母亲和68%未接受过睡眠训练的母亲表示,她们的婴儿仍然存在睡眠问题;当婴儿12个月的时候,39%接受过睡眠训练的母亲和55%未接受过睡眠训练的母亲表示,她们的婴儿仍然存在睡眠问题。

这并不意味着睡眠训练对每个婴儿都是有效的,对于那些确实发现睡眠训练有效的家庭来讲,为了使睡眠效果持续,经常需要重复训练,这也获得了其他研究的支持——加拿大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平均而言,父母在婴儿1岁的时候试图控制哭泣的次数在2-5次之间。

澳大利亚的一项长期研究报告显示,父母描述的任何睡眠训练产生的睡眠改善,在孩子两岁时就消失了。

哈里特·希斯科克(Harriet Hiscock)称,我们发现孩子6岁时,他们的睡眠和行为已趋于正常。

研究人员表示,当孩子成长至6岁的时候,接受过睡眠训练和未接受过睡眠训练的孩子之间没有差别,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方面,包括他们的睡眠模式、行为、依赖父母程度或者皮质醇水平。

该项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哈丽雅特·西斯科克(Harriet Hiscock)说:“我们发现,当孩子长大之后,是否接受过睡眠训练,对孩子的睡眠和行为没有影响,父母也不再对孩子严厉、虐待或者疏远。”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发现睡眠训练可以在短期内减少一些家庭的睡眠问题,这与之前诸多研究的结果相符。2006年,一项针对52项研究的权威评论报告指出,接受干预性睡眠训练的儿童中,80%以上表现了临床显著改善,并持续3-6个月。

乔迪·明奈尔(Jodi minell)称,我不认为经过睡眠训练的婴儿夜晚醒来的次数会减少,我并不总是指望他们会在客观条件下睡得更久。

睡眠研究员乔迪·明奈尔(Jodi minell)是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睡眠中心副主任,也是婴儿睡眠训练的支持者,她指出,睡眠训练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婴儿不醒,或者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睡眠,而是教会他们自己独自睡觉,不要打扰他们的父母睡眠。

她说:“所有的婴儿经常会在夜晚醒来,我们关注的是从小能否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能力。我并不认为婴儿醒来的次数会减少,我并不总是指望他们会在客观衡量标准下睡得更久。”

婴儿频繁夜间醒来,对于父母而言很辛苦,但这对保持婴儿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人类不断进化,婴儿已具有为了获得营养、照顾和自身保护而频繁醒来的能力。

与此同时,即使是作为一项有客观衡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睡眠训练研究也存在其他挑战,例如:有部分证据表明,试验参与者可能会感到更大的压力,要求他们进行睡眠干预。加拿大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4%的父母表示控制哭泣法消除了整夜的失眠,但接近50%的父母则表示该方法根本没有减少失眠。

杜伦大学人类学教授海伦·鲍尔(Helen Ball)说:“存在这种差异是有道理的,尤其是考虑到其中许多试验都是由睡眠诊所或者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的,我总是怀疑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数据是否适用于现实生活?”

婴儿夜晚经常醒来可能令父母十分疲惫不堪,但这对于婴儿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婴儿夜晚经常醒来可能令父母十分疲惫不堪,但这对于婴儿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安慰还是施压?

如果接受睡眠训练的婴儿仍然频繁地夜间醒来,只是没有哭泣或者“发出信号”,这就指向了关于睡眠训练核心的另一场争辩。当婴儿醒来的时候,他们真的学会从压力状态中让自己平静下来了吗?或者他们仅是醒来时感觉压力很大,需要家人照顾,但只是知道如何他们哭泣,也没有人会回应吗?

许多睡眠训练师坚信婴儿会从压力状态中让自己平静下来,霍尔是一位儿科睡眠研究员,她使用活动记录仪对235个加拿大家庭进行了研究分析,她说:“不要低估婴儿的自我调节能力,父母可以通过提供婴儿自我调节的机会,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独立适应环境。”

事实上,很难客观地衡量婴儿是真的在自我安慰,还是仅是放弃了求助。一种方法是测量皮质醇,皮质醇经常被称为压力荷尔蒙,但除了受压力影响,皮质醇还会随着其他因素变化而升高或者降低,测量结果也缺乏结论性依据。就连“睡眠自我安慰”一词的历史缘由也令人感到困惑,该词是由睡眠研究员托马斯·安德斯(Thomas Ander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通常是指婴儿能够自已调节进入睡眠的意思,然而,对于安德斯来说,一个自我安慰的婴儿仅是一个在没有父母干预的情况下让自己重新入睡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他无法量化自己的压力水平。

不同的性格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因素:婴儿的个性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是否独立入睡,或者睡眠训练是否成功有效。例如:研究发现父母越积极帮助婴儿入睡,他们学会独立睡觉的时间就越长,这通常被解释为家长必须让宝宝独立,训练他们独立进入睡眠状态。但这都是一些观察性研究,事实上需要安抚才能入睡的婴儿,其父母的反应都是在安抚他们。

其他研究也发现,脾气不好的婴儿睡眠质量也较差,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如果婴儿睡眠不好,他们的父母更有可能帮助他们尽快入睡,甚至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研究人员称,相关研究表明,早期存在睡眠问题比父母干预行为更能预测未来的睡眠障碍。

同时,最近的研究还发现,性格更敏感的孩子对环境的反应更加强烈,例如:更容易受到压力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称,事实上即使年轻父母暂时离开,一些婴儿仍能保持冷静和镇定,而其他婴儿则变得很沮丧,这是一种性格特征迹象,表明有些孩子能更早地学会自我调节。(叶倾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