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俊
春风吹拂,高岭上的冻土逐渐消融,山间渐显的新绿吐露生机。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勤劳的农民忙碌在田间地头。
“哐、哐、哐……”4月5日,记者在永安村看到,数台拖拉机穿梭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中,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儿在田间奔走,时而协调机器作业,时而搭手干活儿,忙得不可开交。
“季节不等人,咱们山上气候冷,地种得晚,要赶紧把这2000多亩田全部耕完。”这位干劲十足的小伙儿是洪水泉乡永安村立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徐立彪。
今年29岁的徐立彪是洪水泉乡永安村人,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中学毕业后他就走出大山到城里谋生,经过几年的闯荡在平安城区经营一家广告部,有着不错的收入。
三年前春节回家,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村里好多地都撂荒,想到政府支持农民创办合作社的政策,便有了回乡创业的心思。说干就干,徐立彪先是创办了种植合作社,又跑遍农资市场了解行情,回乡第一年流转33.5公顷土地“小试牛刀”,当年增收6万余元。
“我是党员,乡亲信任我,愿意把土地包给我,村党支部也全力支持,协调办理流转土地的手续。今年我想扩大种植规模,除了村里的600亩地,还流转了邻村的2800亩地。一打春儿我就回来了,为春耕做好了充分准备。”徐立彪乐呵呵地说。
像徐立彪这样的“归巢燕”在洪水泉乡还有很多。
洪水泉乡以党建引领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特色种植养殖为主导、乡村旅游为补充、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为探索的绿色发展产业链。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产业日益兴旺,返乡创业成了越来越多村民的选择。
在外“能人”重回故里扎根乡土,“土专家”“田秀才”又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主力军。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路修好了,村里又发展了集体经济,我们挣钱也有门道!”洪水泉村村民井海旺深有感触地说。
几年前井海旺在外走南闯北跑旅游,去过的地方多,创业的想法也多起来。“游客们对青海的牛羊肉十分喜欢,我们村里的牛羊养殖远近闻名,既有客源又有货源,于是我开始‘代购’牛羊肉。”
看到“商机”的井海旺开了家牛羊肉经销店,常年在外经商的他思维活跃,点子也多,借助短视频拍摄和直播带货摇身一变成了牛羊肉经销红人“井师傅”,从前跑旅游积累下的人脉成为井海旺线上销售牛羊肉的稳定客源。
井海旺是个“热心肠”,致富不忘乡邻,回乡创业至今,他积极带动村里的养殖户,每天从洪水泉村采购新鲜牛羊肉,每月都有70余头牦牛肉通过他的网上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归巢燕”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活力,更激发了洪水泉乡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2019年,一直在外开饭馆的马成祯回到洪水泉村,盖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
“家里人一直叫我回来,说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小饭馆缺人手,我回来一看村里变化这么大,就不想走了。”马成祯回乡后将原来父母经营的小饭馆扩建翻新,挂起“胡赛农家院”的牌子。每到节假日,马成祯的农家乐都座无虚席。
看着收益增加,马成祯对村里的发展上了心。“村里的发展就要靠咱们这一代年轻人,村里环境好、产业旺,咱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如今,马成祯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被列为洪水泉村后备干部。
洪水泉乡党委政府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积极“筑巢引燕”,凸现出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燕归巢”的景象,通过持续改造人居环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域内生动力,为洪水泉带来了人气,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憧憬。
春日的田野,处处洋溢着繁忙的景象,春燕归巢,他们在家乡耕种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