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AI四小龙”首登A股开盘大涨56%,80后科学家创业7年终于IPO,身家达40亿

时间:2022-05-27 11:46:33 | 来源:创业邦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体制里走出来,用自己的技术底蕴、商业思维在无人区勇敢拓荒。

作者 "巴里

采访 |周峰

编辑 |子钺

头图|品途

“AI四小龙科创板第一股”,终于诞生了。

5月27日,云从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此次IPO发行价为15.37元/股,首日开盘冲至25.06元/股,较发行价大涨56.15%。截止发稿,总市值最高超过170亿元。

云从科技的背后是一位80后科学家辞职创业的故事。1981年出生的周曦先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2011年,周曦选择放弃美国高薪工作的要约回到国内,用半年时间就建立起中科院首支AI团队。2015年,周曦再次做出了重大抉择,带领团队创立云从科技。

据招股书,周曦持有云从科技24.0075%的股份。按此计算,对应身家约为40亿人民币。

“在AI这种受资本热捧的赛道,创始团队很容易找不到方向。而周曦博士的创始团队比较接地气,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在考虑如何落地如何赚钱。”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评价道。

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俗称“AI四小龙”。作为成立时间最晚的“AI四小龙”,2015年成立以来,云从科技至少融资11轮,融资总额超53亿。

其中,元禾原点从B轮就开始加持云从科技,成为了此次IPO最大的机构赢家之一。IPO前,元禾原点旗下两支基金合计持有1.24%的股份。

IPO前夕,创业邦独家采访到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试图还原对云从科技的投资故事。

迄今为止,云从科技依然是元禾原点投过的“最贵”早期项目。在元禾原点内部,有这样一条共识:早期投资,不能求同,而要存异。只有赚取认知差异,才能从投资上获得高倍数的回报。

80后中科大天才

如何获得早期投资人青睐?

2016年,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在去往云从科技上海张江办公室的路上,内心充满了质疑。

当时,乐金鑫还并不了解云从科技,特别担心它只是一家做安防的公司。“很多安防公司在技术上更多地是拿来主义,很有可能做成一家集成商这样的角色。”

彼时,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5年刚刚过去,“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引爆了整个AI市场。

对于AI赛道的布局,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有着一个更为长线的体系化思考。“假如未来AI应用场景是百花齐放,在早期找准切入点、提高命中精准度就显得十分关键。”

费建江认为,在下游应用不明朗的情况下,就要先抓住上游算力这个节点性的机会。2016年,元禾原点领投了寒武纪的天使轮。算力布局完成后,费建江开始向下游寻找赛道足够宽、市场足够大的应用场景。

用拟人的方式来看人工智能,就很容易理解。在感知信息世界的过程中,70%的信息都依靠于眼睛(即视觉)来获取,20%依靠声音和对话来交互。因此,人脸识别、图像识别也被认为是AI最典型的应用。

见到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博士不久,乐金鑫就打消了这个疑虑。在当时,云从科技要做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单点技术,而是通过这样一套算法叠加硬件能力,封装成一套系统级的产品再交付给客户。

但在乐金鑫看来,这仍然属于“常规套路”的范畴,并不能打动他。

最终能够打动早期投资人的是什么?

技术底蕴是基础,在此之上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具体来说,创始人要能够根据当时的竞争格局和技术产业化的趋势,对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路线进行完整的逻辑推演。

周曦,又是凭什么做到的?

1981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市的周曦打小就被称为“神童”,18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为了进行AI学术研究,他进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攻读博士,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

那几年,周曦在AI学术上的造诣完全爆发了。他不仅成为IBM Watson 研究中心、微软雷德蒙总部研究院、NEC 美国加州研究院的访问研究员,还6次获得人工智能类世界大赛冠军,在国际顶级会议、刊物上发表60余篇文章。

此时,年仅30岁的周曦已经成为一名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领域的科学家。

2011年,他放弃了美国的生活和事业,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的身份归国,用半年时间建立起中科院首支AI团队。2015年3月,周曦带领团队创立云从科技。

在当时,各家AI公司都在比拼人脸识别的精确度,它们也成为了各种国际奖项的常客。“虽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种策略和打法,可以提高公众曝光和关注度。但实际上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阈值,并不是无限接近于100%就代表是最好的。”乐金鑫说。

在这股AI热潮下,周曦并没有头脑发热。他要验证的不仅是拿奖能力,更多的是如何真正落地、赋能客户。

2015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各家AI公司都将人脸识别的PK战场压在了安防、公安赛道。不仅有依图、商汤、旷视这样的明星公司,还有BAT、华为这样的巨头,用虎狼环伺来形容毫不为过。

因此,作为“AI四小龙”中成立最晚的一家,云从科技在商业上如何卡位、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打法就成为了关键。

对于这点,周曦想得十分清晰:依托中科院背景,打造一支AI国家队。

他将云从科技未来的主战场,锁定在当时还鲜有AI公司进入的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虽属于传统行业,但天然拥有大量数据,非常适合应用AI技术。并且,金融行业对于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这对于云从打磨产品体系、磨练团队都是绝佳的机会。

一旦云从科技在金融行业形成行业壁垒,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主战场之后,再去赋能千行百业无疑会更加容易。

早年间,为了拿下一家银行的身份核验项目,云从科技的团队憋了很多天,写了十几页的方案参与竞标。结果,银行拿着PPT说:从来没有供应商给他们写过十几页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页起。

为了这个订单,周曦带着团队在银行对面租了间办公室,直接睡在里面,用2年时间提交了48种方案,直到内部测试准确率达到99.8%,才终于拿下项目。

打造AI国家队的想法,正与乐金鑫的想法不谋而合。元禾原点同样是国有体系的背景,也操盘过寒武纪这样的AI芯片国家队。

时至今日,云从科技实现了从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术闭环。据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等AI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在业务布局方面,云从科技也已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比如,中行、农行、建行、交行、海通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先后应用其人脸识别系统。

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云从科技收入分别为8.07亿、7.55亿、10.76亿。2022年到2025年,公司收入规模预计为16.82亿、25.01亿、32.27亿和40.11亿,年复合增长率33.60%。

“AI四小龙科创板第一股”

为什么是云从科技?

2015年,刚成立的云从科技天使轮融资6000万元,投资方为人工智能公司佳都科技、杰翱资本,并没有知名的大机构。投资与否,元禾原点内部还有过纠结。

迄今为止,云从科技依然是元禾原点投过的“最贵”早期项目。

当年,元禾原点4亿多元投资寒武纪已经是一个突破,而20亿元投资云从已经远远突破了作为早期机构的舒适区。

在元禾原点内部,有这样一条共识:早期投资,不能求同,而要存异。只有赚取认知差异,才能从投资上获得高倍数的回报。寒武纪的投资,便是验证这条投资逻辑的最佳证明。

跟随大基金投,大概率不会犯错,但最多只是拿到平均利润。投云从的底层逻辑更多的是希望存异,不去追大基金投过的已经跑出来的明星公司。

费建江谈到,作为一家投早期的机构,面临AI赛道的高估值,所投的项目必须要有非常高的成长空间和营收增速,才能够保证投资得到高回报。在那个时间点,云从是“AI四小龙”中成长空间最大的一家,性价比也是人民币基金重要的考量点。

从底层逻辑来说,投资人和创始人要在“云从未来会变成一家怎样的公司”这个问题上达成价值认同。

费建江曾在投决会上指出,市面上大部分公司最后都会变成这三类:

如果云从是一家单点技术突破型的公司,可能只是值得被收购;如果把这项技术做成一个产品,可能就是一家产品型公司;如果再能够打包成一套解决方案,那么就可能是一家集成商,虽然不代表没有核心技术,但毛利率就会偏低,公司的增长瓶颈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因此,在投早期项目上,就要看到每家公司的终局会是什么,哪家最有可能成为平台型的生态公司。

从上市这个时点来看,虽然云从还并没有达到平台级公司的程度,但显然正在按照当初元禾原点的推演来发展。

AI赛道从热潮到催生泡沫,扎堆做安防,再到后来因为数据安全问题人人喊打,在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下,如果创始人没有深度的战略思考、只看到一叶扁舟,那么就只会随波逐流,不断调整业务板块。

乐金鑫说,当初AI公司扎堆的安防行业,门槛也在提高。在回款账期拉长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只能再杀入到其他行业。对于能够依靠融资快速完成资本积累的公司来说,至少还能够扛住一些风雨,但对大多数AI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说是拿着所有投资人的资源来交学费。

云从科技也一直在进行产品技术、商业策略、组织结构的变革,但这种改变是由内而外的,基于的是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迫于外部环境不得不变。

因此,创始人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自知自省,在各家风起云涌的时候,创始人要对自己有清晰地认知,明白公司的核心技术、核心价值以及所具备的资源是什么,做一个通盘的顶层设计,明确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能走。这样一来,公司对于资源的利用和调配后就会更加高效。

云从之所以能够成为“AI四小龙科创板第一股”,更多地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乐金鑫总结。

尤其是在融资方面,周曦从一开始就想得很明白,更多想的是长期可持续。在战略优先级上,他将足够多的资源放在了公司业务上,并没有一味追求高估值。

并且,他从很早就关注到数据安全问题,一直走的是人民币估值体系,虽然当时来看对比美元体系的高估值有劣势,但现在看这条路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费建江指出,公司在考虑整个融资规划和估值增长时,一定要尽可能与当时公司的发展阶段和业务现状尽可能地匹配,最终各家比拼的还是商业实现的能力。相较其他三家“AI四小龙”,云从起步晚、估值较低,并没有盲目的与对手拉平估值,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这是更加可持续、健康的融资策略和估值管理。

睿兽分析显示,自2015年成立以来,云从科技总共进行过11轮融资,融资总额超53亿。其中,2017年,云从科技B轮获得5亿元融资,2018年B+轮融资规模达到10亿元,2020年C轮融资更是达到了18亿元。其中不乏中网投、中国国新等国家队基金,以及海尔资本等CVC,阵容可谓壮观。

做一个长跑型选手,而不是一个短跑冲刺型选手,这是云从科技最大的差异点。

如今,云从已经成为“AI四小龙”中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不过,敲钟只是一个时点性的事件,未来生态的打造、AI引擎如何赋能千行百业产生更大的价值,都是接下来云从所要面临的挑战。

尽管已经跑出上市公司,但整个AI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盈利难是行业的痛点。

“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曾这样说道。

在产品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持续高投入。费建江谈到,在已经公布招股书的AI公司里,云从的研发投入占比几乎是最高的。这同时就会带来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AI产品在初期商业拓展时会面临来自客户成本方面的压力。在这个时候,产品价值还不能得到充分地市场认可,这就需要牺牲掉一部分利润教育市场。

由于前期的巨额投入,这四家AI公司都存在巨额亏损情况。

根据公开市场数据,在港股上市的商汤科技2019-2021年累计亏损343.03亿元,旷视科技2018-2020年累计亏损127.66亿元,依图科技2018-2020上半年累计亏损61亿元。

相比之下,云从科技在2019-2021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8.67亿元、-7.53亿元,近三年来亏损23.21亿元,是四家AI公司中亏损最少的。云从科技还表示,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毛利率的提升,预计公司可于2025年实现盈利。

因此,如何既保证产品技术的不断迭代,又能快速的拓展市场,同时保证合适的毛利率再来支撑研发,这是摆在所有AI公司面前的挑战。

“尽管AI前面的路还很长,但越来越多像周曦这样的科学家从体制里走出来,用自己的技术底蕴、商业思维在无人区勇敢拓荒。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下一代商业领袖所应具备的气质。”乐金鑫最后说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