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七一勋章”获得者
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辛育龄
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与白求恩并肩作战100多天
他决定学医报国
1938年5月
17岁的辛育龄参加八路军
担任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
并于第二年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

在炮火纷飞的前线
辛育龄多次目睹白求恩不肯撤退
镇定为伤员做完手术的场景
虽然仅和白求恩并肩作战100多天
却深深影响着辛育龄
他也由此萌生了学医报国的念头
“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
辛育龄写下的这句诗
正是他用行动践行的誓言
主刀我国首例人体肺移植手术
首创双腔插管麻醉法
首创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
行医80余载
这位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创造着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胸外科领域
无数个“从0到1”的突破

后来,辛育龄历经3年时间
筹建中日友好医院
医院建成后,他主动辞去院长职务
牵头举办培训班
培养出10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
指导各地40多家医院创建胸外科
成功搭建中国胸外科教研教学体系
“我当了一辈子的医生
看了无数的病人,没有遗憾”
辛育龄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做一个好医生
做一棵无影灯下的‘不老松’”
即便晚年身体每况愈下
需要扶着推车才能走到医院
他仍坚持每周出门诊、参加科室查房
当时已年逾八旬的辛育龄
在一个记事本里记录着
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病情发展:
“早晨上班因路不平摔倒,右膝皮肤受伤
越来越走不稳了!”
“因腰椎间盘增生,椎管狭窄
引起双脚麻木、跛行,曾多次摔跤”

晚年的辛育龄身体状况越发恶劣
家人很是担忧
三番五次劝说让他休息
辛育龄却说:
“我还可以再接着工作
还可以为更多的病人看病”

直到89岁时
辛育龄在一次出诊过程中因腰疾站不起来
才彻底结束了出诊生涯
当时,辛育龄说:
“我当了一辈子的医生
看了无数的病人,我没有遗憾了”

送别百岁医者辛育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