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娜
尽管在一年前就拿下了支付牌照,但华为在支付领域的步伐却一直走得小心谨慎。
在C端金融业务上的纠结与克制更多地是出于华为内部对于自身业务边界的思考,尤其是对与主营业务关联性不太高的金融行业,任何一小步都可能带来行业内的剧震。
但从今年四月开始,华为在金融领域的动作多了起来,包括华为支付现身华为钱包App,华为开发者联盟网站、鸿蒙生态应用接入平台陆续上架华为支付直连商户的开发入口,部分联运应用以及华为视频、华为音乐、华为主题、华为云空间与华为支付直接拉通。
种种迹象表明,华为开始向支付领域注入更多的资源。
但在现有格局下,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双寡头市场格局已经成型,微信用户已经有12亿,支付宝用户也已经超过10亿,从旧赛道切入对于华为来说并不乐观。
华为的机会点在哪里?在笔者与华为内部人士的交流中,鸿蒙生态系统成为了被提及最多的因素。
“想明白了就朝着一个城墙口投入。”上述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基于软件应用的支付需求正在随着物联网的崛起,逐步向软硬协同的方向转变,这是鸿蒙生态的机会,也是现在华为支付的机会。
过去,互联网巨头从场景切入,通过提供支付服务和账户体系对客户产生粘性,以此为基础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构建金融生态体系,但终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与场景下诞生的产品。
而从功能上看,支付是底层生态系统内交易闭环的核心功能组件之一,在物联网系统与移动系统割裂的背景下,诞生于移动时代的支付产品,在物联网时代生态的商业闭环中可能会受限。
简单来说,新的移动支付形态或许不需要通过再打开手机“扫一扫”或者“碰一碰”,而是通过任意一种终端完成,比如晃一晃手表上弹出的一条消息,即可完成某次加油或者购物消费。
当前,华为已完成了2.4亿存量设备的系统升级,手机、平板、智慧屏、智能手表等多个产品品类都搭载了鸿蒙操作系统。因此,从华为当前发展方向考虑,将支付功能通过鸿蒙操作系统扩展到其他设备,都是有可能的。
但对于华为来说,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项目,一方面,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占据了市场九成份额,另一方面,移动支付规模增速下降,C端流量逐渐见顶。华为支付想要在市场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华为支付与Huawei Pay的使用仍需要各自独立“绑卡”,并未完全打通。
此前有不少人将华为支付误认为Huawei Pay。从定位上看,前者是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由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依托华为钱包为管理入口,提供支付账户管理和支付服务的入口。而后者则是华为钱包与银联共同推出的手机闪付能力,支持NFC支付、银联二维码、 线上支付等支付方式。
两者在目前华为金融业务上可以说是并行关系,但相信华为对金融合作方的业务整合也将会是其接下来在支付赛道破局的重点。
不管怎样,眼下科技企业对金融的渗透已经加速,除了华为外,去年以来,包括拼多多、携程、字节跳动、快手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均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支付牌照。在未来支付赛道上,不管对于哪家企业而言,都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