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小暑意渐盛 且听夏风吟

时间:2022-07-07 12:46:35 | 来源: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整理

“绿柳池莲夏日长,温风因循小暑来”。进入七月,小暑节气就到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它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小暑到来,预示着即将进入初伏,迎来盛暑。

山岭翠,草木香,蛙声鸣……于心灵深处觅一处清凉,小暑,也是赏夏迎丰的好时节。

光与热的盛夏

关于小暑节气,古人有诸多感怀。唐朝元稹曰:“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读来意境颇佳。

诗中写道,忽然之间,温热的南风来了,这是循着小暑节气而来的呀!竹叶喧哗,预先感觉大雨将至,山色灰暗,已然听到隆隆雷声。门窗藏在青色的雾霭里,台阶上点缀着绿色的青苔。鹰鹯学习擒拿搏击之事,蟋蟀声声鸣叫,催老了光阴。

一年年,小暑如期而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大热紧随其后。

小暑时节,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步缩短,但为何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节节攀升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然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是收大于支,所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还会继续上升。

小暑后,很快进入伏天,空气湿度增大,“高温、高湿”成为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北方地区则为“高温、干燥”,风吹热浪,阳光炽热。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南方地区常伴随着大风、暴雨,北方地区则会频出炎热天气,雷雨明显增多,拉开盛夏的大幕。

赤与诚的美好

小暑到,一些自然景观也“热烈”地到来。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对于西北地区来说,骄阳似火,高温持续,进入伏旱期。有时会出现雷雨冰雹天气,这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冰雹相伴出现,易造成灾害,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要及早采取抗旱、防雹措施,确保作物丰收。

“一镰麦浪满地黄”。进入小暑,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变黄,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到了。麦香伴随热浪扑面而来,人们满怀丰收的喜迎,跟随收割机在田野里忙碌。这个时候,要抢抓晴好天气争分夺秒收割,实现颗粒归仓。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也进入更为关键的田管季节。

在细微的“咔咔”声里,玉米飞快地拔节生长。遇35摄氏度以上高温或干旱时,要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喷施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棉花也在可劲地生长,但也面临天气变化大、灾害多、病虫害等考验,要做好棉田下部的通风,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根强杆壮。

小暑时节,农作物生长茂盛,大地葱茏,呈现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在南方,荷花映日,蝉鸣阵阵,成为小暑标志性的一景。在北方,蟋蟀也多了起来,它们浅唱低吟,声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让炎夏显得更加悠长。小暑还有一些有趣的景观,如蜻蜓低飞、雨后彩虹、火烧云、淡蓝星空等等,让盛夏别有一番情趣。

新与旧的更迭

“小暑尝新酒”。在一些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品新酒。农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饭供祀后欢快尝新,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庆祝谷物的丰收。

在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易较常日消瘦,谓之“苦夏”,饺子正好解馋开胃。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人称“傅粉何郎”的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在古人看来,出汗可以驱病,即为“辟恶”。

在民间,吃藕是素有的小暑习俗。藕有清热开胃的功效,在清咸丰年间已被钦定为御膳贡品。“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就是清代诗人乔远炳在小暑吃藕后留下的好评。

除了吃藕,在鲁南和苏北等地区,人们则习惯于在小暑时吃羊肉,以滋补身体。在徐州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的歌谣。还有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说的就是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甚为滋补美味,可助欢愉度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