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以来,美联储多次加息,收紧货币供应,以实现国内经济“软着陆”。此举会产生严重的外溢效应,增加新兴经济体偿债成本,可能引发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资本外流。上世纪90年代,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就曾引发东南亚金融市场强烈波动。但如今,地区国家汲取前车之鉴,通过提高外汇储备、强化财政平衡以对冲外债风险,面对美国重施加息故技,不太可能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覆辙。
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1.3%,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9.1%,创40年来新高。为应对高企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别无他法,只得提高基准利率来控制大宗商品价格。
为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7月28日,美联储将利率上调75个基点,并表示“可能还将在9月份进行一轮超乎寻常的大幅加息”。过去几个月里,美联储已经数次提高利率:3月份上调25个基点,5月份又将利率上调至0.75-1%的目标区间。
6月15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将“坚决致力于把通胀恢复到2%的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决定继续提高利率,并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担保证券。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对其他国家来说,美联储采取的这一系列激进操作是个危险信号。正如美国前财长约翰·康纳利曾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由于新冠疫情之前美元占据着90%外汇交易市场,为全球经济的顺畅运行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供应的收紧将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而言,当美元币值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时,全球其他各国货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贬值。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利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国利率,投资者将更倾向于持有美国国债以追求高额回报,哪怕国债还属于传统上相对保守的投资产品。
更重要的是,美元加息带来的风险并非由各国平等分担。过去几十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数次“繁荣——萧条”周期:在经济景气时,各国投资者纷纷涌入,但当投资接受国的宏观经济恶化或美国收紧资本供应时,外国投资者便会快速撤离。换句话说,在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创造财富和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和脆弱性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因此,分析人士正密切关注着近期美联储加息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由于东南亚各国货币至今仍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元挂钩,这些国家将面临一个重要挑战:美元利率上升推高现有债务偿还成本,进而可能引发资本外流。
回溯历史,东南亚国家在20多年前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时任主席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在13个月的时间里接连七次加息,以遏制通胀。美元走强使美国成为比东南亚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导致东南亚国家资本的突然外流。东南亚经济体自身固然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外汇储备不足和外汇风险敞口过大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加息确实是触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随后冲击波很快在东南亚蔓延开来,马来西亚货币也大幅贬值,吉隆坡证券交易所指数短时间内从1200点跌至260点。东南亚国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从此次动荡中恢复过来。
不过,即使我们仍需对潜在的危机保持必要的警惕,但金融危机已不太可能再度席卷东南亚。未来几个月,汇率和债券收益率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持续,但有确切证据表明,东南亚经济体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首先,地区各国积累了足够的储备以对冲外债带来的风险。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泰国和菲律宾的国际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例在2020年分别达到了126.4%和111.7%,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两国的这一比例仅分别为24.5%和17.2%。因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多国已经从过去惨痛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完善了自身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来支撑其货币和国民经济。虽然斯里兰卡近期因无力偿还外债而宣布国家破产,但这应该只是个个案而不会向外蔓延。
此外,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加强了其经常帐户和财政平衡。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百分比在1997年分别为-2.26%和-5.93%,到2021年时已经“转正”,分别为0.28%和3.46%。与此同时,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浪潮也对出口食品和大宗商品的东南亚国家有利。
总体而言,尽管受到美元加息的影响,但东南亚的经济状况相对稳定。美国国内经济过热可能将迫使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供应,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的压力和风险。不过我们也不必过分夸大此次加息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