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除了冬季取暖问题,“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还将带来欧洲产业寒冬

时间:2022-09-30 19:45:38 | 来源:新京报

“北溪”管道遭破坏是一起可能引发恶性连锁反应的突发事件。

首先,“北溪”管道的被动“断气”将进一步加深俄乌冲突下的对立局面,同时也将使欧洲民众今年冬天的取暖问题陷入更为被动的僵局。同时,工业企业或被迫消减使用天然气,这或带来欧洲产业寒冬。

其次,过度依赖进口导致的能源断供风险让各国能源安全问题再次被推至台前。跨国能源基础设施被破坏后的修复需要的成本与时间,同样带给多国政府和民众不小的难题,俄方预计“北溪”管道维修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最后,由于管道气体包含甲烷,其泄露可能引致严重的环境灾难。

俄罗斯通过三个主要管道向欧盟和英国出口天然气:①经海上(波罗的海水下)管道“北溪”1号进入德国,并进一步进入荷兰、法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②经白俄罗斯至波兰和德国;③经乌克兰到斯洛伐克,天然气管道分支到捷克共和国和奥地利,将天然气进一步输送到北欧和南欧国家。

在“北溪”管道受损之前,欧洲天然气价格由于受到经济放缓的预期影响,以及库存状况改善有所走低。但此次事件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快速上涨。

“北溪”管道此前已有断供预期,此次管道危机的影响重点在于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北溪”管道遭破坏后,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通道备受瞩目,而本月27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驳回了乌克兰Naftogaz关于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到欧洲的所有索赔,并警告称俄罗斯可能会对其实施制裁,以阻止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收取未发生的过境费。欧洲的管道气输入大减之际,国际天然气价格的另一个重要预期取决于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补充效果。

在断供预期影响下,前期欧洲各国争相寻找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的替代品。欧盟和英国今年从美国进口了大量LNG。欧盟委员会已经将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视为一项关键战略,预计到2030年,其每年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长期需求约为500亿立方米,是2021年从美国购买LNG数量的两倍多。此次管道遭破坏后,欧洲将尽最大努力补充进口LNG。

根据EIA统计,至2022年6月,欧洲有14个国家拥有液化天然气进口设施,北部和南部整合程度有待提高;西北欧终端集成较好,可完成天然气输送,但传送能力受到该地天然气再气化能力的制约;南欧设施主要服务于区域市场。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欧洲各国对于LNG设施的建设加码,但投入使用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LNG进口的一大问题在于LNG出口国一般会与买家签订长期合同,欧洲LNG进口的多元化仍需关注。如果替代品补充不足,或遇到极端寒流天气,则国际天然气价格仍有震荡向上的可能。

欧洲能源转型较早,其电力系统多提倡清洁能源发电。但此次受能源短缺的影响,其能源结构的变动不可避免。部分欧洲国家已重新启用燃煤厂等非清洁能源。欧洲多国政府已经完全清楚,冬季能源短缺不可避免,冬季取暖的电价可能异常高。欧洲能否熬过此次能源短缺危机高度依赖于自愿减气的践行程度,由于冬季取暖的迫切性和刚需,这意味着削减或首先发生在工业部门,任何对商业产出活动的削减都可能使欧洲陷入更深的经济衰退,产业的寒冬可能将带来投资转移,以及工业企业的外逃,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欧洲能源结构及能源转型进程。

今年8月,为应对能源危机,整个欧洲提出节能15%的计划,从实践经验来看,针对工业的削减首当其冲,但这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伤害极大。

针对消费侧的需求压缩最具不确定性,大众对于能源价格的反应非常敏感,届时公众由于能源缺乏引起的反弹情绪很可能会动摇欧洲的能源主张。通过节能的方式应对能源危机,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压力很大。由于选票的重要性,欧盟可能得“有序用电”,此时,企业生产或将受到冲击。

欧洲电力市场也或将面临僵局。当能源企业感到无利可图时,政府无法强制能源企业发电保证供应电力,这样就会导致能源企业不断涨价,这对下游产业影响很大,这会让欧洲通胀以及经济雪上加霜。

作者/林伯强(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零碳三十人成员)

编辑/岳彩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