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话剧《主角》下月来穗,演绎秦腔名伶的戏剧人生

时间:2022-10-05 08:48:52 | 来源:新快报

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搬上舞台

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主角》,不久前获得了第十七届文华奖“文华大奖”。11月中旬,该剧将连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组成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系列,来到广州大剧院演出,与羊城观众见面。

话剧《主角》改编自陕西作家陈彦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特邀剧作家曹路生担纲编剧,由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出演。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以艺人的兴衰际遇反映秦腔的起落

话剧《主角》将70余万字巨著浓缩成舞台上的210分钟,讲述了忆秦娥从一个11岁的放羊娃到剧团烧火丫头,后拜四个秦腔老艺人为师勤学苦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汗水,一步步从配角成为主角,荣膺一代“秦腔皇后”美誉的故事。

该剧通过忆秦娥成为戏曲舞台主角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以其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兴衰际遇反映秦腔的起起落落。作品以舞台、人生为焦点,将对时代、社会及深邃人性的观察与体验融通,以传统审美方式讲述了一个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浸透着对时代的关照和对人的关切,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

作家陈彦把在戏剧界浸润三十几年的人生阅历与艺术积累倾注于作品,不仅集中塑造了一位以戏为生、坚守艺术正道的秦腔艺人形象,更展现了秦腔浑厚又婉丽的艺术之美。

据悉,该剧创作期间,编剧曹路生九易其稿,剧组主创人员前期多次赴西安、三原、泾阳等地深入生活,听秦腔、看戏台、开展座谈会,在采风过程中感受陈彦先生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思考原著与舞台艺术的融合,在忠实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将文学作品在戏剧舞台上进行重构,以舞台艺术特有的直接性和冲击力,展现秦腔名伶忆秦娥的如歌人生。

以主角为“主角”的戏中戏

导演胡宗琪深谙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美学特点,16根寓意深刻的台柱子、53个代表不同时空的场景转换,一个站牌即可表现汽车站,一个沙发即可表现卧室。柱子移动时不同的路线和速度也都与忆秦娥的心情起伏息息相关。如封潇潇在汽车站给忆秦娥送行段落,柱子随着二人的分离从聚拢到分开,将忆秦娥心中的不舍与牵挂在无声中尽数体现。红黑间、光影处、少而精的舞台布景、流畅的明暗切换,不动声色地驱动着时空流转, “歌队”的运用,众多人物的会聚,行云流水般就讲完了这段跨越四十余载的艺坛故事,烘托了“主角”奋斗不息的人生。

在形式上,《主角》以《杨排风》《白蛇传》《游西湖》《狐仙劫》等忆秦娥主演的剧目为时序,讲述她艺海沉浮的经历。在兼顾中国戏剧与古典戏曲美学的同时,对舞台艺术的运用和表达上新颖亮眼。搬上一把椅子,两位服装师为忆秦娥穿上戏服,伴随着灯光锣鼓,舞台上“出将入相”显现,主角就成了戏中人。随着剧情的推进,舞台上的忆秦娥脱下戏装则跳出戏外,一扮上角色就进入戏中。这样的“戏中戏”结构,让《主角》的舞台与忆秦娥的舞台之间的区隔消弭,增强了空间的叙事和共情。

演员提前两年学习秦腔“四功五法”

话剧《主角》中,演员们既要有话剧人物塑造的表达,同时也要有戏曲工作者文功武戏的展现。为了塑造好原著中秦腔剧团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陕西人艺的演员提前两年就开始进行唱腔、腿功、身段等戏曲特训,学习秦腔“四功五法”,每日练功,踩胯、撕腿、劈叉都成为演员日常训练一部分。他们希望,以最真的状态演绎好秦腔演员的角色,“呈现好这部戏,也是秉承了戏剧中忆秦娥那一代艺术家的品格和精神。”

从《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再到《主角》,陕西人艺均大胆起用年轻人担当主角挑大梁。出演忆秦娥的演员刘李优优,虽是一名90后的年轻演员,却已有数百场演出的丰富经历,曾出演话剧《白鹿原》中的白灵、《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陕西人艺演员经过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七百多场的演出,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光《主角》剧组便有十余位演员获得过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中不乏有“金狮奖”“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等多项戏剧界奖项在身的实力演员。此次,《主角》将由老中青三代演员携手,全方位呈现一代秦腔名伶的传奇人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