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好郝先生”的“狠劲儿”,希望以下“好郝先生”的“狠劲儿”的内容对您有用。
▲郝跃(左一)指导学生实验。▲郝跃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作报告。
■本报记者 张双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是学生心目中的“好郝先生”。不过,这位举止儒雅、态度和蔼的先生也有自己的“B面”——有股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狠劲儿”。
从35年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手写一本30多页的“申请书”,到用10年、20年深挖一个科学问题,再到坚持每年为团队的青年学者逐句修改“本子”,郝跃对待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这股“狠劲儿”中还透着“咬准目标,长期坚持,不折不扣执行下去”的“较真儿”和“韧劲儿”。
手写一本“申请书”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持续推行无纸化申请,2022年已全面实行各类型项目申请书在线方式撰写。然而在1987年,当郝跃申请自己的第一个科研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条件简朴得连打印机都没有。
“当时是全部用钢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加上各种图示和插页,差不多有30页,放一起厚厚的一摞。”郝跃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对待第一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自己的认真和细致,“每个问题都经过仔细的思考,每个细节都进行过深入的论证”。
20世纪80年代,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成品率问题突出且复杂。成品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成品率,即集成电路研制、制造导致的缺陷,造成“硬”故障,使电路丧失功能;二是参数成品率,工艺问题导致参数出现偏差和波动,影响产品正常使用。
“那时候我们的国产设备精度不高、稳定性差,导致产品成品率偏低。”郝跃解释说,“其实集成电路成品率建模与分析问题(即可制造性设计),当时国际上也是刚提出来,我的第一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集成电路的成品率建模与分析’,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成品率,预测某个集成电路可不可以制造,能不能拿去生产。”
1987年,郝跃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不久,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想解决一个行业的“复杂问题”,基本上找不到资助渠道。
巧合的是,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青年科学基金。根据当时的申请资格要求,郝跃在两位相关领域专家的推荐下,申报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尽管当时各学部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数有限,但郝跃依然很顺利地获得了资助。这让他非常高兴,同时也备受鼓舞。
第一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只有3.5万元,但从事建模与分析必须使用计算机。于是他拿出其中2万元买了一台IBM386计算机,再加上协处理器等设备,一共花了2.2万元。
“那时候有计算机的人可不多,我们学校的机房里也只有一台大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让郝跃很得意,“成品率建模与分析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要编写代码。以前必须到机房去排时间,有了这台“386”,就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编程,加班、熬夜也方便了,科研进度大大加快。”
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时,成果得到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此后,郝跃又在该领域连续深挖了10年。1996年,以该项目为基础的相关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后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取消三等奖,当时一等奖常空缺,二等奖也很少,多是三等奖)。
言传身教的治学态度
“青年科学基金对我、对我们团队的年轻人来说,都发挥了重要的引路作用。”郝跃说。
从执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一个人独立编程开始,到逐步可以带研究生、有了自己的课题组,郝跃带领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0多名教师、近500名学生,年科研经费近3亿元的庞大团队。在该团队中,近年来几乎每位老师都获得过青年科学基金,并以此开启科研生涯。
郝跃补充说:“我相信这些年轻教师的成长过程跟我相似,也面临同样的困惑和问题,所以我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辅导。现在不管多忙,我每年都会抽些时间,指导青年教师写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书,并对申请书逐一评述,每一段、每一句都要斟酌。”
郝跃相信,这种逐句评述申请书的方式,不只是教授青年人如何将科学问题表述得更清晰,而且是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梳理和升华的过程。带领团队一起评述申请,在交锋与碰撞中,郝跃将自己的研究思路、方法,认真和专注的治学态度都言传身教。
科研生涯30多年,郝跃一直专注于两个问题:一是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良品率问题;二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他带领团队扎根西部,长期聚焦于一个科学问题,实现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他牵头实施了核心电子器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宽禁带半导体推进计划为契机推动我国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器件和材料的发展,并优化布局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产业链。
2019年,郝跃获得了“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将2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设立了芯缘科创基金。2020年,该团队实现多项专利成果转化。根据相关规定,其中2400万元可奖励完成人。考虑到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
近5年,郝跃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实现了我国氮化镓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将“认真”和“韧劲”传下去
对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遇到的难题,郝跃认为应客观看待。
郝跃深入分析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总是跟着别人走,总是‘能买则买,能拿则拿’,怎么可能有自主创新的东西?不仅是集成电路产业,每个领域其实都是这样。”
郝跃深知,“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团队始终贯彻一种精神—— 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极致。”郝跃补充说,“有些事我们看不准,或实力不够,可以不做,一旦下决心去做,就必须全力以赴,兢兢业业,不折不扣地把这件事情做好。”
郝跃身体力行,带领团队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郝跃带领团队设立3门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示范课,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改论文19篇;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3部,其中3部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入选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在郝跃的推动下,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
“每位科技工作者都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更大格局上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任重道远。”郝跃说,“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要将这种坚守和坚韧传下去,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