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婚姻登记:山东婚姻登记全链条改革 办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时间:2022-11-21 11:47:38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山东婚姻登记全链条改革 办出为民服务“加速度”,希望以下山东婚姻登记全链条改革 办出为民服务“加速度”的内容对您有用。

2021年以来,山东省民政厅着力打造智慧婚姻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简化优化服务流程, 率先实现跨区域登记、提供婚姻登记信息“掌上查”服务,制发婚姻电子证照、婚育户登记一站式联办、应用电子身份证登记、婚姻登记信息部门间共享核查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是改革试点“跨省办”。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山东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开展结(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山东省同步实现补领婚姻登记证全省通办。省民政厅升级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对登记机关管辖、证明材料类型、预约条件等环节和模块进行了重塑,同年6月1日上线运行。当天,全国首张跨省办理的结婚证从济南市历下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发出,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海外版)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彰显了信息化时代数字赋能民政、促进婚姻登记事业创新发展的巨大力量。截至目前,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跨省婚姻登记8326件、省内跨区域婚姻登记42400件,跨区域补发婚姻登记证10611件,深受群众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婚姻登记跨区域办理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2021年度法治为民十大实事之一。

二是婚姻登记信息“掌上查”。山东省民政厅2020年10月起开始制发婚姻电子证照并通过“爱山东”App亮证展示,累计制发270万张,与实体婚姻登记证具有同等效力。2022年7月,又研发上线婚姻登记信息“掌上查”应用小程序,内地居民通过“爱山东”手机App,可自助查询本人婚姻登记记录,并根据查询情况到当地婚姻登记机关申领补证、完善相关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上线后月均点击量达118.5万人次,进入“爱山东”2万个应用小程序日均点击量前十位,深受群众关注和欢迎。群众不用跑到原婚姻登记机关,就能在办事时方便快捷地查询并出示自己的婚姻登记记录信息,充分享受到了婚姻登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便利。

三是“婚育户”一件事“集成办”。2021年10月,山东省民政厅联合卫健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结婚登记与生育登记申请服务事项联办工作的通知》,在办理结婚登记时,为有需求的当事人现场采集生育登记申请信息并推送给相关卫健部门,实现了婚姻登记和生育登记一站式集成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6万对新人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同时提交了生育登记申请,占同期全省结婚登记办理数量的15%。通过婚育联办方式申请生育登记的群众已占全省一孩生育登记总数的15.31%,方便了群众办事,助力了国家生育政策实施。2022年,在此基础上新增婚姻状况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和夫妻投靠户口迁移申请一站式服务,成为继浙江之后,全国第二个提供四项服务联办的省份。

四是婚姻登记“扫码办”。2021年10月,山东省民政厅联合省公安厅、省大数据局在全省开展身份证件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应用工作,开启了婚姻登记“扫码办”的新时代。办理婚姻登记时,当事人出示的本人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可以作为有效身份证件使用。2021年11月11日,沂源县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发出全国首张使用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办理的结婚证,标志着婚姻登记无实体证件时代的到来。

五是现场照相“免费办”。2021年4月1日起,全省145个婚姻登记机关全部免费照相和打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婚姻登记所有流程全免费,每年为群众免费照相71万余张,免除费用142万元。这项服务不仅为当事人当时省力省钱,而且现场拍摄的照片直接导入用于制作婚姻电子证照,保证了婚姻电子证照照片的清晰度和规范性,确保了证照效力。

六是登记档案“远程查”。2021年以来,山东省婚姻登记机关收集、整理、补录1950年以来的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信息815万条,完善了全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山东省共有婚姻登记信息数据3200余万条。登记办理时,现登记机关与原登记机关可在线联网,远程协助当事人查询原婚姻登记记录或纸质档案,免除当事人返回原登记机关查档跑腿的奔波之苦。

七是部门共享“在线查”。山东省民政厅通过省政府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接口方式为各级各地税务、不动产、公积金、公安、卫生健康等139个部门(单位)提供信息核查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共享核查4500万次,帮助公积金等部门实现了婚姻登记证免提交,减少了证明材料种类,优化简化了办事流程。

八是预约预审“融合办”。通过山东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和爱山东手机App提供婚姻登记预约服务。婚姻登记机关对预约申请和材料进行审核,不符合登记条件的,提前告知原因和补正方法。2020年1月至今,共有17.7万名当事人提交了婚姻登记预约申请,通过分时段预约,有效避免了扎堆聚集,防范了疫情传播风险。(杜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