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提振复工复产信心 监管引导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希望以下提振复工复产信心 监管引导银行加大金融支持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的落实,近日多地出台复工复产支持措施。金融业方面,包括北京银保监局、重庆银保监局在内的多地监管部门发文加强金融业支持复工复产的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房地产等行业将有望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
但受访业内人士也指出,银行在纾困市场主体时仍然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对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有效甄别,防止盲目放贷带来的风险。
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近日,北京、重庆、山西、甘肃等地陆续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提出七方面29条措施,包括全力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加快工业和建筑业有序复工复产、促进服务业加快复苏、全面保障运输通道畅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等。
12月12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提出包括开展专项调研、延长许可证明有效期、“一站式”“直通车”服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减收相关费用等23条措施,全力支持服务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助力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在各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多地银保监部门也出台了金融业领域的具体支持措施。
如北京银保监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大续贷和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力度。充分落实“应续尽续”“应延尽延”要求,尽快增加循环贷、无还本续贷产品供给。对于2022年四季度到期的、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鼓励银行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与借款人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重庆银保监局印发的《关于做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16条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针对流动性困难的企业,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2022年四季度到期的、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与借款人协商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减息。
为支持制造业复工复产,《通知》提出要持续细化重点产业链图谱,创新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产品,推广银保综合服务试点,沿链增加融资服务和保险服务供给;完善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白名单,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通知》还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通过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订单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外资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加快推进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发挥运输单证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增信作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用好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支持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出口风险保障力度。
当前部分行业、企业推进复工复产仍面临一些困难,推动精准纾困举措落地见效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力点。
12月8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1,比上月下降0.1点。协会认为,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为明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需要各地统一疫情防控标准和执行力度,着力稳定和增强市场预期。同时,需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坚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
重点行业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餐饮业、物流业等是银行重点支持的纾困行业,目前多地出台相应的纾困政策以支持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并提出了企业贷尤其是小微贷相关的首贷户、业务规模等增长目标,有助于切实纾困市场主体存在的资金问题。”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向记者表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未来餐饮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房地产等行业是金融业重点支持的对象。”
北京银保监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重点行业金融支持。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充分运用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金融综合服务网、融资纾困直通车等渠道和机制,综合提供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积极协助企业申请首贷贴息。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材料和流程,提升理赔效率,做到“应赔尽赔”“快赔早赔”。优化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鼓励通过保费减免、延长保险期限等优惠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负。
此外,坚决保障防疫相关领域金融需求也被重点提及。《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对于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直接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物流保供、服务消费等行业企业,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和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加大对北京市医疗卫生和医药物资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主动性,做好政策宣传,严禁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银行机构需要强化信贷投放,对于受疫情等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经济主体,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娄飞鹏表示,“但银行在纾困市场主体时仍然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对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有效甄别,防止盲目放贷带来的风险。”
谈及现阶段银行应如何做好纾困市场主体的工作,苏筱芮表示:“首先是科技助力。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兴未艾,可以探索通过科技驱动的方式来破题融资难、融资贵。一是通过自动化建模、智能审核等方式提升企业金融的效率,以此节约融资成本;二是通过清单式管理、白名单等机制,深度挖掘企业金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金融的服务质效。”
“其次是信用助力。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的环境持续完善,信用建设对实体经济的正向赋能作用不断凸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使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定位更加明确,银行金融机构需要改进客群细分规则,精准纾困有需要的小微企业;二是相关主体的授信需要讲究方法与效率,既不能过于繁琐,也不能通过过度授信加剧银行机构自身风险;三是在加强对企业主体授信的同时,也要把控资金流向的监测,避免一些纾困资金沦为炒房、炒股的杠杆。”苏筱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