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造车新势力变天王座易主,“明星”离场,希望以下造车新势力变天王座易主,“明星”离场的内容对您有用。
这一年,有人跑出了黑马态势,有人已黯然离场。
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涨价、疫情扰乱产业发展节奏、新势力你追我赶、新能源补贴退出、渗透率再创新高……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产销再上新台阶,但个体天冠地屦;这一年,虽然行业整体融资规模不及2021年,但依然是热闹的投资风口;这一年,新造车们多数仍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其中有人跑出了黑马态势,有人已黯然离场。就在2023年1月1日,造车新势力们公布了自己2022年的成绩单,整体排名与过去两年大相径庭。2022年,凭借超15万辆的交付成绩,哪吒夺下头筹;理想、蔚来、小鹏,互相追赶交付12-13万辆,居二至四位;第五名的零跑则以黑马姿态跑出154%的增速。过去一年,不止新势力历经了大洗牌,在2023年“全面放开”之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将迎来新的战局、新的机遇。无论是传统车企、新造车势力亦或跨界玩家们,一场鏖战,在所难免。01、市场整体稳步攀升,蔚小理们座次洗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11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相关描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5%的目标。彼时,渗透率仅为5.8%。





而在纯电动之外,还有另一种技术路线——插电混动,正在飞速发展。2022年1-11月,插混车型销量为123.5万辆,虽然仅占据新能源汽车总销量24.6%的份额,但增速高达167.0%,远超纯电动的85.0%。在比亚迪2022年前11个月160万+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DM与EV基本是1:1的比例,且DM要略多于EV。换言之,比亚迪DM系列占据插混市场超过66.6%的份额,几乎以一己之力促进了细分市场发展。在插混领域,从2021年到2022年,跟进的厂商也是络绎不绝,如长城柠檬DHT、吉利雷神Hi·X、奇瑞鲲鹏DHT、长安iDD、广汽GMC 2.0、东风马赫MHD、五菱混动DHT……但现状是,鲜有对手能威胁到比亚迪的地位。比亚迪的核心是全产业链布局,将DM-i超级混动做到了油电同价。除此之外,以理想为代表的增程式混动也迎来了锦绣前程,引得问界、岚图、深蓝、零跑、哪吒等车企纷纷入局。从技术角度理解,增程式(串联混动)不过是上述大多数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混动中的工作模式之一,而且是相对简单的那种。至于蝉联新能源汽车*五菱宏光MINIEV,则引领了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长久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呈现两极分化的哑铃形发展态势,即微型电动车和高端智能电动车占据大部分市场。有观点认为,由于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将从哑铃形向纺锤形转变。但至少从2022年来看,哑铃型结构依旧。首先是微型电动车热潮再临。即使面临补贴退坡、积分价格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因素,但在五菱宏光MINIEV的强力感召下,依旧有诸多选手涌入,如奇瑞QQ冰淇淋和无界Pro、长安Lumin、宝骏KiWi EV、五菱Air ev晴空、吉利熊猫mini……整体来看,将产品重点放在纺锤形之上的,2022年大都过得不如意,比如威马、小鹏;重点在哑铃形的,却取得了不错成绩,比如哪吒、零跑、极氪和问界。03、2023:优胜劣汰加速,新战事开启回顾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的已经病危,甚至倒下;有的一只脚迈进了ICU,仍在艰难自救;还有的形势大好,欲谋求更广阔发展。这些洗牌和分化,或将在2023年加速和放大。先说“掉队”,与上文提到的纺锤形市场结构相对应。威马,作为曾经的造车明星,在创业初期还能与“蔚小理”三家并称为“新势力四小龙”,但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跟不上节奏。看销量,2022年上半年威马共交付新车2.17万辆,相比自身虽同比增长62.2%,但相比新能源市场122.4%的增速显得格格不入。其实整个2022年,威马极少主动公布销量。在年末,公司还被曝出了降薪、裁员、闭店等消息。看定位,威马秉持“科技普惠”理念,主力车型聚焦15万-20万元的主流消费市场,但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至于账面实力还不错的M7,上市却还是遥遥无期。小鹏的问题也大抵如此,2022年目标完成度仅刚过及格线。从G3到P7到P5再到G9,总体呈现的是一条向上之路。在只有G3的时期,小鹏也是不温不火,一直到P7横空出世并火爆市场,才逐渐形成了“蔚小理”的竞争格局。被寄予厚望的P5,以高阶智能为标签,同样瞄准了15万-20万元主流市场,但市场给它泼了盆冷水。至于G9的失意,则和小鹏自身焦急与失误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主流市场的体量很大。但需要客观承认的是,主流市场的消费者往往也最挑剔,包括品牌、技术、体验、售后、质量等方方面面,他们期望面面俱到。车企们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哪吒与零跑,聚焦10万元及以下市场;极氪与问界,主推25万-35万元市场。避开了燃油车竞争激烈的主流市场,它们在2022年也都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还有蔚来与理想,它们也都在各自锚定的方向努力前行,成绩不算斐然但未来还算明朗。总结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头部吃肉,腰部喝汤,尾部啃渣。比亚迪赚得盆满钵满,特斯拉虽临危机但强势依旧,它们是2022年*的赢家,并且还在不断探索、谋划着更广阔的未来。以比亚迪为例,在已有王朝、海洋网络及腾势的基础上,又发布了仰望品牌,旗下车型售价或将在100万元以上,承载自身的高端梦想。以广汽为例,“不愿打工”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在多方面布局锂电产业链,除了自研自产动力电池之外,在原材料采集和生产环节也有涉及。蔚来、理想、极氪、哪吒等,体量虽不及比亚迪和特斯拉,但也能在迅速扩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那些连骨头都啃不动的尾部车企,大抵就只能挥手告别市场。比如牛创新能源(现已更名为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一男高调入局四轮新能源战场曾引来不少关注。2021年12月,其发布自游家(NIUTRON)品牌及*车型自游家NV,2022年10月8日新车上市,却在2022年12月因无法交付而匆匆告别。“还没有开始,就即将结束。”自由家在公开信里如是说。同时,新势力们当前仍未摆脱亏损的局面。头部车企为了争夺市场,在自动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的投入还在加大。大多二线车企则因为主打下沉市场,整车毛利受限,盈利难。另一方面,随着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价格的回落,2023年特斯拉可能再次掀起价格大战。摩根士丹利预测,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为6.75万美元/吨(约48万元/吨),到下半年价格将下跌35%,至4.75万美元/吨(约34万元/吨)。跟随行业龙头的脚步,对那些竞争力和毛利率都不甚理想的车企来说,价格战将加速其被淘汰。毋庸置疑,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场鏖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