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科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银行加码科创金融

时间:2023-01-14 08:46:19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银行加码科创金融,希望以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银行加码科创金融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银行创新产品模式、加大科技贷款投放,体现了金融担当。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纪志宏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在完善投贷联动业务、为创投提供贷款和债券融资支持、打造多元化的科技评价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从实验室到产业端的衔接等方面,银行业还有巨大的创新探索空间。

与此同时,加大科创金融支持力度的相关政策陆续推出。兴业研究在报告中指出,从政府机关和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通过科创金融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将成为下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成为“十四五”的发展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发展目标。

2023年1月初,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末显著提高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专业能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区、科技金融服务样板区、科技金融风控示范区,辐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G60科技大走廊,加大支持上海“3+6”重点产业体系,为全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科技环境的变化将给银行带来新的发展动能: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将加速突破卡点瓶颈,为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经营和无接触服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更成熟的市场,各类前沿技术创新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普遍应用将持续赋能银行信息处理、治理运营、业务拓展、风险管理全流程;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将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深层次机制体制障碍,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为银行开拓科创金融领域的业务指明了方向,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持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银行将着力为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等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在公开论坛上提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银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当前经济数据看,尽管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科技产业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体系中最富创新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主体,因此,发展科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转型的题中之义,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现自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银行加大发展科创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科创金融通过不断创新,创造和发展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助于推动银行的发展。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指出,为鼓励银行发展科技金融,解决科创企业的融资困境,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同时,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力度正不断加大,比如部分银行已建立起多层次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积极利用政府为扶持科创企业发展而设立的贷款风险专项基金,或者与保险公司合作,由保险公司设计专门针对科创企业融资贷款的新型保险,不良贷款发生时,银行可借助保险公司的理赔降低风险。

破解风险收益不匹配难题

杨书剑也坦言,尽管近年来科创金融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面临着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匹配等内生矛盾,以及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流转难,涉企信用数据整合共享不足等外部约束。破解这些难题,离不开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多方共同努力。

咨询服务公司安永指出,站在银行角度,如果以传统手段开展科创金融业务,将面临以下难题:获客难,科创企业成长迅猛,非上市科企公开信息少,金融机构难以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与企业信息,众多具备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因缺乏实物资产而无法跨越传统金融业务门槛;审客难,科创企业技术为本,人才为基,无形资产占比较高,而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能力较弱,无法真切衡量其潜力与价值,导致投融评审难度大、授信低;留客难,科创企业一旦进入成长期,具备指数级发展趋势,其金融需求也将从商业银行借贷向金融行业综合服务延伸;贷后难,科创企业“轻资产”的特性致使其抗风险能力偏低,这使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时需承担更大的风险,而现有的控制手段很难有效应对这些新型风险。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李晔林建议,银行亟须疏通堵点:继续通过开设专营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开发专项产品、设置统一的统计口径、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等不断健全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机制,尽快建立科技金融综合业务数据库,强化各维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推动各类标准完善;认识到科创企业客户的特异性,提升风险评估、监控和缓释能力,同时推出更多差异化的授信政策和专项产品并将推广到不同科创行业和科技企业;在优化科技信贷服务的同时继续丰富综合化金融产品,构建有针对性的商业银行及其综合经营子公司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信贷、理财、基金、保险、投贷联动和辅助上市等方式共同促进科技融资。

2022年11月,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不仅对金融机构提出了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贷款等多种类科创金融信贷产品的要求,而且针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抵质押品的估值难、流转难问题提出了“技术收储机制”的解决方案;同时,还提出了以“远期共赢”利率定价机制解决银行贷款还本付息要求与科创企业收入特征不匹配问题的方案。

兴业研究指出,随着科创金融重要性的提升,为了更专业化地做好科创金融服务,监管部门在多个文件中都鼓励金融机构成立科技事业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科技支行,未来科创专营金融机构的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多。

在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下,银行也加大科创领域的信贷投放。记者从南京银行了解到,该行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作机制,发挥科技金融服务特长,实现“1+N”裂变,在现有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基础上,加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科技专营支行布局和专营队伍建设,加强科技金融领域营销服务专家、行业研究专家、业务审批专家的队伍建设;此外,建立总、分行间的“快速响应”审批会商机制,优化业务考核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加大资源保障,为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纪志宏介绍,建设银行主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创金融的道路上积极开展有自身特点的探索:一是破解科创评价难题,2021年率先推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依靠大数据生成评价结果,助力企业信用征集,目前进一步结合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形成更为系统成熟的方法工具。

二是信贷服务模式创新,通过“信用贷款+期权选择权”,建设银行在北京市分行启动试点,在本地市场上快速形成了较高的渗透率。

三是发力综合服务创业者港湾,打造金融加孵化加产业加辅导的一站式服务,连接政府、产业、高校和投资者联盟等各方资源。截至2022年9月末,建设银行集团参与设立的基金,累计投资科创企业900余家,投资规模近千亿元,重点服务了一批优质的头部科创企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