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居家养老缺服务,怎么破?人大代表建议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希望以下居家养老缺服务,怎么破?人大代表建议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内容对您有用。
面对与日俱增的老龄化群体,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不少老人因与子女在经济、观念、习惯等方面有差异而选择独立居住,其中还有百岁老人。”2月23日,当谈及为何关注养老这个领域,成都市人大代表、新都区小草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肖惠文告诉记者,以我们机构服务覆盖的社区看来,新都本地的老旧小区不少,老龄化程度特别高,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也随之增大。“他们的居家安全和照料问题成为社会的痛点难点,社会的养老压力逐渐增大。”
▲成都市人大代表肖惠文肖惠文表示,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养老模式包含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而目前约90%的老人会因为生活习惯、环境、朋友等因素选择居家养老,其中,又有超过六成的老年人选择独居。
“因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等自然因素,发生摔倒、火灾等安全事故频率相对较高。对于独居的老人而言,即便子女住在附近小区,也很难在出现危险时对老人第一时间进行救护和帮助。”肖惠文告诉记者,因此,对老年群体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社会照料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养老格局呈现“9037”结构,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缺乏专业服务;3%的养老机构具备专业能力但缺乏市场,两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对接。
因此,肖惠文建议,政府可以支持引导相关科技公司建设多元参与智慧居家养老平台。具体来说:
连通老人所在小区的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小区物业等单位,协同构建以小区为单元的智慧家庭养老物联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微网实格”体系,借助通向市民“最后100米”的微网格员,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模式。
依托平台,这些单位和组织能够为老人做什么?
肖惠文告诉记者,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养老理念、宣传发动,提前应对养老压力。小区物业则能够发挥24小时在小区、反应迅速的优势,开展独立居住老人居家安全监测,一旦收到联网报警信息第一时间采取救护措施。
同时,小区物业、社会组织和微网格员可以一同协助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人订购机构养老产品和开展上门服务。医院则可以依托智慧家庭养老物联服务平台开展慢病管理服务,提高独立居住老人生活质量。专业养老机构也能够进行点单式上门健康服务,为老人提供清洁沐浴等服务。
老人通过手机轻轻一点,医生就可以进行在线诊疗、老年食堂送来饭菜。生活中有安全监控,子女可以远程实时观察老年人的居家情况,确保安全。这是肖惠文对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构想。
据悉,目前,新都区桂湖街道桂中社区南河湾小区、金洲半岛小区已经在新都区民政局的指导下试点智慧家庭养老物联服务平台,预计六月份正式开通,“目前平台已经接入四川省医院的慢病管理系统,老年人可以委托志愿者和物业人员传输自己的身体数据,医生通过平台实时监控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及时提供医嘱。”肖惠文表示。
智慧家庭养老物联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在家中安装设备,这些设备会不会很贵?老年人是否能够承担?
“以目前试点的情况而言,安全监控、烟雾报警器等设备由几十到几百元不等。老人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的价格约为百元左右。”肖惠文表示,对于需求方而言,规模化使用智慧家庭养老物联服务平台的成本不会太高。
此外,为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普及,肖惠文还建议,政府应推动落实专项资金,对协助建立服务平台的科技公司进行政策帮扶,如减免税收,发放补贴等,让科技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服务平台快速建立和形成稳定的后期运维服务。“给予相关科技公司一定的税收减免,推动其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打造物联服务平台,让整个社会都协同、串联起来。”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