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城市:成都一周|用文明,锻造城市实力

时间:2023-03-13 09:45:24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成都一周|用文明,锻造城市实力,希望以下成都一周|用文明,锻造城市实力的内容对您有用。

2023.03.06~2023.03.12

文明的种子正在成都生根发芽。

巧合的是,上周无论是一系列专项活动还是偶发的新闻事件,都聚焦城市文明这一关键词。在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城市的“颜值”和“里子”双双提升,精细化治理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和细节。在广泛传播网络热议的大风天救人事件中,市民的英勇和仗义为城市的文明增添了一道光。

通过专项活动为城市文明“强基”,在凡人善举中为城市文明“赋魂”,成都正在雕琢城市的文明细节。更要看到的是,做出努力的更多是多元参与、主动作为的市民,他们是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主角。

“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3月11日起,成都全市开展卫生大扫除。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学生、企业职工化身志愿者,走进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独居老人的家里,美化、亮化、净化城市环境。

在青羊区包家巷81号院,院落住户和社区网格员一起清理门前、楼道的杂物,老旧院落墙上的“牛皮癣”被刮得敞亮通透;在锦江区龙舟社区,党员志愿者清理乱停放的共享单车,居民们也自发清理自家的阳台、花池;在高新西区西园街道,企业职工和周边商户都主动加入,盯紧卫生死角,共同改善社区、街道环境;锦江区得胜街社区还迎来一批少先队员,他们走进孤寡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的同时还陪着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开展助老帮困的志愿服务……

“在这场全民的行动中,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可以在全民的监督、全民的参与下得到提升,”武侯区人大代表余华文在参加活动后表示,“希望更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行动当中来。”

其实,成都开展家庭、社区和单位等环境卫生大扫除,本质上是一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提升行动,不仅扮靓着城市的颜值,也从小处着手不断锻造城市的“绣花”功夫,涵养城市治理的“内功”。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大扫除中,镜头对准的不是锃亮的城市会客厅,反而是街角的垃圾桶、楼道的杂物间、小巷的共享单车,虽不起眼,却关系着每个普通市民的居住环境和感受。这“一针一线”,补的是城乡环境的短板,绣的是人民城市的里子。

▲小手牵大手,一起学雷锋,亲子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宣传▲小手牵大手,一起学雷锋,亲子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宣传

这份精细,还体现在手段的创新和对民意的回应上。

长期以来,对于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由于缺少有效的制约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其久治不愈,形成“顽疾”。许多人对于闯红灯、逆行,甚至跨越道路隔离设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月11日起,成都交警依托智慧蓉城、智慧公安等科技手段,创新推出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精准劝导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经过前期测试,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动自行车无号牌、驾驶者不戴头盔,非机动车侵走机动车道、在人行道骑行,以及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等七大类行为的精准分析并实施文明劝导。对系统筛查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经过后台人工审核程序,成都交警将“点对点”对当事人发送文明交通劝导短信提示。

顺应城市治理智能化趋势,新技术的应用让文明前置,从源头上培养了更多具有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的市民。

目前,成都还在开展市容秩序和占道施工围挡专项整治。从临街商户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占用盲道到无证违占违挖、临时通道品质差等直接影响市民出行安全及城市整洁有序的问题,都将进行集中整治。市民的“槽点”、民生的痛点,都是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

以精细化、智慧化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以民声民情民意去找到治理的落脚点,“强基”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文明新风嵌入城市人文肌理

如果说整洁的市容市貌、高效的治理效能是文明城市的底色,那么生活在城市里常常展现出仗义和有爱的市民,则为城市又增添了一道风光。

3月9日,春熙路,一女子低血糖晕倒。外卖小哥看到后毫不犹豫放下手中外卖跪地救人,一边向店家要来糖水喂食一边掐人中施救。确认女子苏醒后,小哥又拎着外卖冲进人群,只留下奔跑的身影。“女生应该是一口气没上来就倒了,那个小哥能做这件事,我觉得很伟大。”附近商铺知情人说。

▲青羊区西月城街公交站,公交站灯牌被风刮倒,多位市民合力施救▲青羊区西月城街公交站,公交站灯牌被风刮倒,多位市民合力施救

3月11日晚,成都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罕见的大风吹倒行道树、吹飞塑料棚。青羊区西月城街公交站,公交站灯牌被风刮倒,压住等车市民。大风中,周边市民纷纷逆行奔来,喊着“1、2、3”的口号,合力抬起灯牌将人救出。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有网友评论说,这是“大风里最感动的事。”“文明友善的成都人再一次温暖了寒夜!”

从生死营救的“三环英雄”、挺身而出的成都“六勇士”、破门救火的好邻居,再到上周出现的两次救人之举,成都人的暖心故事频频登上热搜,感动全国。平凡的成都人已将文明浸润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城市已将文明新风嵌入肌理。

一次次的偶然,是因为有着城市精神蕴藏的必然。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些人、一些队伍,长年行善坚守,如同一盏盏长明灯,照亮他人、温暖自己。

82岁的张嬢嬢,18年如一日事无巨细地关照着长城社区琴台路五号院的每一户居民。她的工作日记上,详细记录着小区内每一户居民的情况。住户有什么需求,需要哪些帮助,人员有哪些变动,她都了如指掌,住户有麻烦她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解决。作为小区院落自治的小组长,她已经无偿工作了18年,小区内车位紧缺,她甚至让出了自家车位,用于小区居民停放电动车。

▲张嬢嬢▲张嬢嬢

56岁的交通劝导员罗大红,12年里每天早高峰时段都站在蜀都大道与人民东路路口劝导交通。平峰时段,罗大红会骑着电动车在辖区148条市政道路上巡逻,隔离护栏被撞开了,重新接好归位;交通标志松了,要拧紧;近30千米的隔离护栏、3000余面交通标志在他的维护下井然有序。

花牌坊消防救援站,27名消防员每人都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从建队到现在,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成了传统。“每一个进来的新人,我们都会带他去做,志愿服务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一直到了今天。”花牌坊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但唐盛说。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21年了。设置一键通“连心桥热线”电话,安装“爱心闪灯门铃”和“电表放大镜”,主动买米买油、打扫卫生、送医看病、亲情陪伴……在他们的帮扶下,许多孤寡、残疾、空巢老人过上了更有安全感的晚年生活。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平凡之善铺就通往幸福的民生之路,才让城市像家一样温暖、贴心、美好,为城市“赋魂”。当文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人都将文明内化为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才有了紧急时刻的奋起一跃、平凡时刻的坚守如常,才有了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柴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