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丨专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后疫情时代应推动“绿色复苏” 中国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引领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尽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短暂下降,但世界仍朝着截至本世纪末升温超过3°C的方向发展,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所规定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内,并致力于实现1.5°C温控目标”的水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虽然目前各国都竭尽全力希望尽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恢复经济和社会活力,但“走老路”是行不通的,应该致力于绿色复苏和“更美好地重建”。
中国率先行动,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对此,涂瑞和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从过去的参与者、贡献者身份,逐渐转变为引领者的身份,尤其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推动绿色复苏势在必行
《21世纪》:你曾经提过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应该是“绿色复苏”,为什么?
涂瑞和:当前各国都在努力应对这场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希望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恢复经济和社会活力。但是,“走老路”是不现实的。因为疫情前的状态是这样的:我们使用的能源,85%都来自化石燃料,每年有7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缩短寿命。如果延续疫情前的常态,那么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逐步升高3.2°C-3.5°C,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退化、数量众多的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联合国环境署认为,推动经济复苏和重建,目标应为致力于绿色复苏和“更美好地重建”。最近对53个国家230名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绿色和气候友好型经济刺激措施、更大力度促进向清洁能源转型,是重振经济的最佳选择,能产生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1世纪》:各国应该如何进行绿色复苏?
涂瑞和:各国政府在推动绿色复苏,制定绿色、公平的经济刺激措施时可选择的方案不少:可以支持建筑行业建造一些高能效、零耗能的建筑;支持更加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对航空业的救助,应当要求航空公司做出更多的节能减排承诺、由铁路运输代替短途航班;对汽车行业的救助,可以将投资转向电动汽车、高效电池生产技术;对运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解决运营方案的企业加大支持。
《21世纪》:哪些领域和行业将更受益于绿色复苏?
涂瑞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朝着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型,以下领域及企业将迎来巨大的投融资与合作机会:废物回收、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领域,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再生、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建筑行业,从事高效的供暖空调系统、更高效的隔热保温建筑材料、利用地源热泵制冷供热的企业;可再生能源转化、储存以及电力输送技术和设备;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如智能电网;零碳发电技术和氢能等行业。
各国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21世纪》: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涂瑞和:就中国来讲,可以说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从最初的跟随者、参与者,逐步发展成较大贡献者,到近年来成为引领者。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和进入新时代以来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
回顾过去20多年,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成立了由20多个政府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将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水电、开发光伏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增加碳汇等方面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显著贡献。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8.1%、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2.5%;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从2005年的72%下降到57.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由2005年7.4%提高到15.3%,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约占全球30.4%,新增量约占全球32.2%,连续七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第一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中国植树造林面积居全球首位,强化了人工碳汇。
这些一连串的数据表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是符合国情的、有效的,也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
此外,多年来中国作为货物出口第一大国,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有助于帮助其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支持,包括了能力建设、物质援助和分享良好实践,有利于帮助其他国家减排。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19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致辞时,就高度肯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21世纪》:中国承诺要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涂瑞和:在这方面,国内顶尖研究机构和专家有很多专门研究,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和情景分析。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间隔较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是巨大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也是推动高质量和低碳发展、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机遇和助推力。
我分享几点体会:第一,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巨大,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自身的角度也有减缓全球变暖的现实需要;
第二,到2010年前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充分认识到依靠能源资源高消耗高投入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高消耗、高排放、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现实选择,改善环境质量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续源泉;
第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迈进更高层次的新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认识全面深化、理念升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选项,低碳和绿色发展成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国际机制有益于推动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创造新就业岗位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第四,气候治理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更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在全球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也是推进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涂瑞和:在行动层面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都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巴黎协定》强化了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提供支持的安排,出于公平和公正的考虑,发达国家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需要比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大力度地实施减排措施和降低排放量。
发达国家有技术和资金实力,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升级改造落后技术、转让先进技术和专门知识,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有意愿的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建立有效的政策体系。所有国家都需要做出更多贡献实现组合效应。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更快的速度拥抱更清洁的技术。
总之,减缓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所有国家、每个地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不懈努力,每个人也都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条件好的、能力强的要多做。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21世纪》:2021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云南昆明举办。这个大会在中国举办有哪些意义?
涂瑞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原计划2020年10月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因为新冠疫情,各方同意推迟举办。这次大会将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制定2020年后新的十年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框架,并对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和资金筹集有关议题作出相应决定,促进世界朝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所以,这次大会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备受各方关注和期待。
新冠病毒大流行对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前所未有,凸显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预见,这个大的背景为COP15达成兼顾保护雄心和实施效力的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此次大会在中国举办意义非凡:首先,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云南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也面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挑战和压力,很多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受到威胁也很大。在中国举办这样一次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盛会,有利于进一步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动员全社会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其次,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在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艰巨努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取得非凡成就。COP15在中国举办,有利于中国向世界分享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良好实践和实际成效。
最后,从国际社会层面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坚持努力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以切实的行动支持区域和全球环境保护,已经从过去的参与者、贡献者身份,逐渐转变为引领者的身份,尤其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这次大会也是中国展示坚持多边主义、负责任大国形象很好的平台。
联合国组织召开生物多样性峰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各成员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强化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愿,并凝聚共识。各方期待中国作为COP15东道国和大会主席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像达成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那样发挥独特的作用,为达成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既具有雄心的目标又兼顾实际可行性的行动计划而共同努力。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