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潮冻哭全国,140年来冬天实际在悄悄变热?
原创 冻哭了的 四象工作室
往年呢,“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冻成狗,我在北方的暖气里吃冰棍”。今年的冬天,似乎一视同仁,寒潮由北向南,降温幅度之大,直接送“全国冻哭预警地图”上了热搜,让人重新树立起对冬天最基本的敬畏之心。北京或有望创下21世纪最低气温记录。原本相约一起“要风度不要温度”,有人却悄悄裹起了厚厚的羽绒服、还偷偷穿上了加绒打底(qiū)裤(kù)。不少人将这种“屈服”归咎于“冬天越来越冷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数据告诉我们,不管是全球、北半球、中国、国内部分城市,冬天都在变暖,只是偶尔冷一下,比如说今年。文 | Seni Laura 图 | 高高兴兴 SL
1
140年来 全球的冬天在悄然变暖
传统意义上,我们通常把“立冬”到“立春”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冬天”,大致对应11月至次年1月。美国环境信息国家中心显示,自1881年以来,全球“冬三月”的陆地温度在逐渐升高,平均每10年升高0.12℃,100年约升高1.23℃,尤其是1980年之后,全球陆地温度从基准温度附近,一路“飙升”,2020年已高过基准温度1.72℃。(注:此处“基准温度”是指1910-2000年的平均温度)
就北半球的陆地而言,亦是如此,只不过升温更快更明显,陆地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4℃。可不要小看这1、2度的升温,大气环流、降水、冰川、海平面等等,都会受到影响,继而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方方面面。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国自然也逃不脱全球冬季变暖的影响。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冰冻圈消融加速。2
我国冬天也在变暖 北方升温更明显
根据监测数据,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冬季气温便开启了一轮“加温”模式。在全国1月平均温度变化趋势中可以明显看出,1986年后1月均温经常徘徊在平均线以上,呈震荡上升趋势。蓝皮书也显示,1951年至2018年,中国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这样的加温模式也造就了多个冬季均温历史高峰,1961年以来温度最高的暖冬前五分别是2016-2017、1998-1999、2006-2007、2008-2009和2019-2020。2016-2017年的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达到了创纪录的-1.4℃,相比常年同期的-3.4℃足足高了2℃。不仅如此,就不同城市的温度监测记录来看,呈现出了明显的“南北差异”,即:虽然近年来全国的冬天都在变暖,但北方城市的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南方城市。我们对比了全国34个省会/直辖市/特区1880-2020年的温度监测数据,发现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的冬天“不对劲”。就1881-2020年之间的温度监测数据来看,乌鲁木齐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34℃,为34个城市之最,而呼和浩特、哈尔滨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23℃,并列为Top 2,并且哈尔滨2019年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3.02℃,为1883年以来最高值。北京、石家庄、太原、银川则以0.21℃的升温其后。(注:34个城市的“基准温度”为1981-2010年的平均温度)相对北方城市而言,南方城市的冬天温度变化没有这么明显。广西南宁的升温速度最慢,平均每10年升高0.06℃,其后是贵阳和台北,平均每10年升温0.08℃,广州、香港、澳门、海口均为0.1℃。3
为什么感觉一年比一年冷?
升温的同时,极端低温事件也在减少。虽然我们总觉得冬天就是在一个寒潮紧接着另一个寒潮、绒裤牛仔裤循环上阵中度过的,不过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显示,1961年至2019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每10年减少239站日,2019年全国极端低温事件共39站日,较常年值偏少228站日。而另一边,极端高温事件近20年来明显增多。
全球气候变化中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降水。与温度变化类似,降水变化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地域特征。研究者发现,作为冬季降水的主要区域,南方大多数地区冬季降水在近50余年间有上升趋势,且从西向东趋势逐渐增大。而我们从全国1月份降水异常状况可看出,近年“异常干”的区域则多集中在北方。虽然今年格外冷,但百余年的数据确实显示,冬天总体上还是在变热,尽管是在我们不易察觉地悄悄变热。专家认为,就人体感知而言,在变暖背景下,一次极端冷事件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不论是气候模式还是观测结果都能清楚看到极端暖事件的增加、冷事件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冷事件不会出现,只是它的发生强度和频率有所减少。不仅冬天如此,其实140年来全球四季的平均温度也在升高,这背后与“全球变暖”这件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听着窗外呼啸不停的大风,感觉今日份的下班异常艰难,编辑果断再下单两条秋裤。
原标题:《寒潮冻哭全国 140年来冬天实际在悄悄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