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新机场进入转场准备,城市新中心来了!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历时近6年,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成功试飞,机场已正式进入转场准备,属于青岛的4F级国际机场,离我们越来越近。
据悉,新机场飞行区工程总面积约949万平方米,相当于13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机坪一期设计机位总数178个,其中,站坪区域近机位为76个,是国内同类机场中近机位数量最多的机场。建成后,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2万架次的保障需求,将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大型机场处于同等运行水平。
早在批复之年,青岛新机场规划定位“百年机场”,随着机场之于城市的作用与影响不断加深,其中意义不单单只是一座机场的建设,运营后也不仅仅发挥运载物流的作用,将成为左右一座城市未来发展走势的风向标。
机场在哪里 城市新中心就在哪里
虽然现在航空运输成本仍然高于公路与铁路,但伴随国家战略安全考量和庞大航路网络的迭代布局,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的民用机场,它的层级将直接与所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挂钩,毕竟机场通航能力已经成为评测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再看青岛,直白来讲,就是现代化机场在哪里,城市的新中心就在哪里。
打开青岛城市版图,坐标如果定位在主城区,4F级胶东国际机场位于西北侧,距离市区达39公里,与距离市区不到30公里的流亭机场位置相比,往返主城区并没有区位优势。
众所周知,青岛现有核心城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老城交通拥挤,建筑老旧,人口密度极高,做城市更新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一方面青岛知名老建筑多,穿插在民居之间,不易操作;另一方面,所耗费的拆迁成本高昂,政府也很难负担的起。
青岛坐拥11293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理应把目光投向北部广阔的发展腹地,从全域统筹、全域发展到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大项目云集、重点功能区林立,青岛也一直在努力向外界传递自己北拓的决心。
其中,新机场及围绕其建设的临空经济区,就是典型的重点项目。
过去的城市,建机场就是单纯增添一种可以进出的交通途径,其过多繁琐的要求与批复,令城市把机场推得离自己远远的,做到“机城分离”,忽视了机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在融入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开始注意到机场更多的作用,如何借助机场带来的强大资源聚合、调配功能,进行相关产业的融合,甚至围绕机场布局新兴产业,引进资本、企业、人才,形成空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这也是当初青岛力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初衷。
多城加快机场建设步伐 青岛锁定临空经济区定位
在注重现代服务业的今天,城市对于海港与空港的依赖度正在趋于均衡,后者甚至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服务业在“三产”结构占比已超60%的青岛,发达的服务业推动资本流、人流的高度活跃,原先传统的物流正在通过现代服务业进行重塑,获得更多符合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运行的特征,例如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建设的自贸区、自贸港,就是时代大势,衍生的必然产物。
在这样的趋势下,围绕新机场建设新城、新中心的条件,正逐渐成熟。过去一年的中国城市群,不断加快机场建设的步伐。
8月4日,重庆发布《重庆第二机场预选场址地形图及净空障碍物测绘招标公告》,第二机场预选场址之一的璧山正兴位于重庆主城西部,等级为4F级,预计规划3-4条、长度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江苏省开展品质工程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加快推进苏州机场的规划建设。
9月7日,民航局批复《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20年版)》。按照规划,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三期改扩建中将新建T3航站楼及第二条跑道,停机位也会相应增加,短期,机场将新增第二跑道,新建T3航站楼,规划机位131个。
9月10日上午,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计划浮出水面,项目总投资达214亿元,飞行区建设等级为4F。
9月15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飞行区工程及东四西四指廊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获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9月14日-16日,佛山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会上公布的远期规划显示,2035年机场客流量达3千万人次。
……
当前国内不少城市的机场,都面临着供给饱和问题。就像青岛,从1944到2020,流亭机场已走过近80载,虽然见证了城市的蜕变,但受到发展条件制约,早已不能满足现代航空业发展所需,即便是前后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扩建,还是无法达到要求。所以类似青岛这样的城市都存在加快机场建设的迫切需求。
区别于城市原有行政中心的概念,具有空港经济属性的城市新中心,更多强调产业发展和资源聚集所产生的经济贡献。
例如青岛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根据规划,定位为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四大国家战略承载区之一,重点突出产业与配套方面,将打造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的千亿级航空产业链。
新机场推动新中心建设 四大因素左右目标达成
但形成千亿级航空产业链谈何容易,需要实现大量相关企业和人才的高度集聚,才能具备更进一步的条件。
交通、政策服务、产业布局、配套建设等都是左右目标的重要因素。
交通方面,目前态势良好。待青岛新机场建成后,地铁、城轨、高速公路一定都会完成部署、并行开通。为接下来产业、企业、人才的导入,奠定基础。但短期要面临与现在主城区距离过远,导致的旅客时间和资金成本问题。
政策服务方面,今年的青岛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服务型”政府,我们的政府政策拟定和服务人员要从解放思想、政策兑现、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而官方已经把空间布局、定向招商、政策支撑、营商环境等方面列入了临空经济区重点目标,为新机场空港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布局和配套建设方面,最为关键。目前,从中国的临空经济区企业人才分布来看,大多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还有部分二线强市。
对于青岛的临空经济区,找到合适自身产业所需的企业与人才,仅仅是第一步,如何把顶级企业和高端人才留下,将其研发的项目转化为成果?未来将持续考验城市主政者的变革能力。
放眼世界空港发达之城,产业主方向确认的背后,有商务运营、产品开发、技术研发、信息与人才共享、企业合作等横向关联度极高的配套功能园区作支撑。此外,针对区域内企业和人才所需,匹配具备基地运营商、飞行学校、餐饮、运输、租赁、物业、旅游等多个特色功能的企业矩阵,进而形成引领示范性极强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而围绕青岛新机场建设的这个“国字号”临空经济区,未来这里可以是城市的高端制造中心、商务中心、对外开放阵地以及“大青岛”格局下的城市资源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