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首次!长颈鹿中出现了“小短腿”,但全球最矮的长颈鹿也比姚明高

时间:2021-02-05 11:46:00 |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赛先生

左边是普通的成年长颈鹿,而右边是首次发现的亚成体“侏儒”长颈鹿。跟普通的长颈鹿比起来,“侏儒”长颈鹿就好像“猫在”树丛中。左边是普通的成年长颈鹿,而右边是首次发现的亚成体“侏儒”长颈鹿。跟普通的长颈鹿比起来,“侏儒”长颈鹿就好像“猫在”树丛中。

撰文 | 骁 铭

责编 | 叶水送

提起长颈鹿,我们都不陌生,它是陆地上最高的哺乳动物,也是最大的反刍动物,最高可以长到近6米,长长的腿和脖子,赋予其生存优势,它们可以采食到更高处的树叶。

但是最近,动物保护学家分别在乌干达与纳米比亚,发现了两只矮小的长颈鹿,它们有多矮呢?其中一只努比亚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 camelopardalis)名叫吉姆利(Gimli),身高2.86米,另一只名叫奈杰尔(Nigel)的安哥拉长颈鹿则更矮,仅有2.59米高。

先观摩一下我们今天的主角:“小短腿”长颈鹿。要不是知道它成年了,还以为它是一只长颈鹿幼崽呢。

这两头“特殊”的长颈鹿是如何被观察到的

与正常的亚成体长颈鹿(a)相比,吉姆利(b)和奈杰尔(c)骨骼发育有些不良,两位来自长颈鹿保护基金会的动物保护学家Michael Butler Brown和Emma Wells,在非洲大草原上,常年与长颈鹿们打着交道。一次偶然的机会,2015年12月15日,在乌干达默奇森国家森林公园,他们首次观察到一头雄性努比亚长颈鹿,其四肢尺寸相对于躯干和长长的脖子明显不成比例。时隔近一年(镜头也不是每次都能捕捉到它的身影),2016年12月2日和2017年3月17日,他们再次观察到这只长颈鹿,而当时,这只长颈鹿已经至少15个月大了。

2018年5月10日,在纳米比亚中部的一个私人农场,他们观察并拍摄到了第二只亚成体雄性长颈鹿,这只长颈鹿的解剖结构明显不相称,在2020年7月29日,他们再次对该长颈鹿进行观察,据农场主说,这只长颈鹿出生于2014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的两个种群中,没有发现其它长颈鹿有类似的形态异常。为了不对长颈鹿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科学家们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一种使用激光测距的测量技术)对这两头野生长颈鹿进行了比较形态计量学分析,以描述它们的骨骼发育不良样综合征。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首次被应用于测量大象的身高,随后被应用于长颈鹿的测量,图片来自ingentaconnect.com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首次被应用于测量大象的身高,随后被应用于长颈鹿的测量,图片来自ingentaconnect.com

测距结果表明,这两头“侏儒”长颈鹿的骨骼比例,与亚成体长颈鹿的群体水平测量值,有显著差异,它们的掌骨和桡骨都短于同龄长颈鹿。除此之外,奈杰尔的趾骨和颈长也短于普通长颈鹿,神奇的是,吉姆利的趾骨长度与普通长颈鹿无明显差异,它的颈长也大于

亚成体长颈鹿的群体平均值。“小短腿”的名号算是坐实了,而根据作者介绍,这是第一次在圈养或野生长颈鹿中记录到的侏儒症。

左图为吉姆利,右图为奈杰尔。奇怪的是,吉姆利尽管腿短,但颈部的长度却高于平均水平。左图为吉姆利,右图为奈杰尔。奇怪的是,吉姆利尽管腿短,但颈部的长度却高于平均水平。

很遗憾,在此项研究中,这两只野生长颈鹿都是被偶然观察到的,受到个体样本量与激光摄影测量技术潜在不精确性的限制,尚无法对这些个体进行纵向研究。

此外,作者并没有进行任何遗传分析,也没有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或潜在的遗传病因进行评估。因此,还未能准确判断这两只“小”长颈鹿的“病因”,但是作者推测这些骨骼发育不良,可能与某些遗传疾病有关,因为骨骼发育不良的出现,通常源于分子病因。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动物的矮小症?

其实,野生动物骨骼发育不良的情况并不多见,对这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少。近年来,一只来自苏格兰的马鹿,与一头来自斯里兰卡亚洲象的侏儒症现象被文献记录,导致马鹿患有侏儒症的原因是其发育不良的软骨,而野生亚洲象为何会患上侏儒症,科学家们未给出明确答案。

左图中,这只幼年的马鹿被淘汰,与其同龄的马鹿体重约为35kg,而它的重量却只有18.5kg。右图中,右侧的亚洲象患有侏儒症,肩高只有1.95m,照片里看上去像一个小胖墩。左图中,这只幼年的马鹿被淘汰,与其同龄的马鹿体重约为35kg,而它的重量却只有18.5kg。右图中,右侧的亚洲象患有侏儒症,肩高只有1.95m,照片里看上去像一个小胖墩。

虽然野生动物的骨骼发育不良状况十分罕见,但这种现象在家养或圈养动物的群体中有广泛的描述。犬、猪、大鼠和奶牛上的侏儒症均有报道,其中犬、猪和大鼠的侏儒症均涉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样地,猪的侏儒症是由个体软骨发育不良引起的,而在荷斯坦奶牛的犊牛中,导致侏儒症的主因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I型受体下调,而引起该症状的遗传因素,文中并未探明。

虽然在野生动物中很少观察到侏儒症,但一项研究表明,圈养动物骨骼发育不良的病例,与近亲繁殖和缺乏遗传多样性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内乱和偷猎行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乌干达默奇森国家公园内的长颈鹿种群数量曾一度下降至78只,而如今已恢复至1500余只。但早期针对该群体的一项研究估计,其近亲繁殖率相对较低。

有侏儒症的野生动物能否存活?

在一些圈养动物群体中,骨骼发育不良与较低的存活率有关,但在野生动物中,并没有相关证据表明有类似的后果。在整个长颈鹿种群中,幼年长颈鹿(犊)的死亡率最高。在一些种群中,犊在降生后的第一年,死亡率高达66%。

一般情况下,侏儒症会大大降低动物的存活率,但鉴于这两只长颈鹿已经成年,科学家认为侏儒症并不会缩短它们的预期寿命。但话说回来,腿短导致的活动受限,可能使这些长颈鹿更容易被捕食,即使在亚成年/成年阶段也是如此,而且视频证据表明,奈杰尔在运动时有困难,跑起来一跛一跛的。

此外,鉴于观察到的两只骨骼发育不良的长颈鹿都是雄性,想要成功繁殖出后代在生理上几乎不可能。这表明与这种症状相关的潜在致病基因,在该群体中无法继续转移。这些原因也共同佐证了为什么在野生动物群体中,很难观察到“侏儒症患者”。

最终,科学家们计划,监测吉姆利和奈杰尔一生,以了解它们的侏儒症是否会对它们的行为和社会地位产生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