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WeWork欲借壳上市,共享办公是一门好生意吗?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江湖老刘。
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报道,WeWork目前正在重启上市,正与一家特殊目的的收购公司进行谈判,交易价值可能约为100亿美元。
据了解,WeWork成立于2010年,主要为企业家、自由职业者、小型企业及大公司员工提供共享办公的空间。近年来,“共享”成为经济热名词,“共享办公”也被人瞄准,WeWork迅速崛起,目前业务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
曾遭遇滑铁卢,上市历程坎坷的WeWork这次计划借壳上市,共享办公真的有出路吗?
曲折的上市之路
据报道,WeWork曾多次计划上市,上市历程艰辛。外界多传出WeWork传言,被称是跨洋大骗局。尽管曾是行业独角兽,多次被注资,但上市之路依然呈曲折型。
2018年底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2019年8月中旬公开向SEC提交了招股书。2019年9月WeWork启动IPO路演,而正在9月10日,WeWork估值低至150亿美元至180亿美元。2019年前6个月营收为15.4亿元,净亏损超过9亿元。WeWork估值一降再降,WeWork的IPO上市之路梦想破碎。
2020年疫情主导着经济的发展,联合办公市场备受打击。WeWork与软银合约告吹,运营因此受损,双方以不快结束。
在江湖老刘看来,WeWork上市计划艰辛,多次提交IPO并未达到目的,估值接连跳水。时至今日,疫情并未消除,WeWork再次借壳提起IPO,是真的实现了盈利还是垂死前的自我挣扎?
烧钱的商业模式
WeWork是为企业及员工提供共享办公的空间,其模式一目了然,在市场上寻找房源,长租下来经过改造成为共享办公空间,然后出租给公司或者个人。
WeWork商业模式类似于蛋壳等长租公寓,不过是将蛋壳的住房改成了办公空间罢了。纵观国内长租公寓,爆雷不断,就连上市公司蛋壳也不例外。当然,烧钱也是必然的。
公开资料显示,WeWork最大的支出是空间运营支出,大部分的支出是向房东支付租金,签约时长达到10至15年。租赁费用会分摊在每期费用支出之中,商业模式不仅烧钱而且具有危险性,高额的租房费用就会承担着高风险性。
WeWork是“共享办公”的代名词,所谓共享办公就是想租的时候就租,想走的时候就走,共享的特点就是灵活方便。当然,这种商业模式备受争议,当遇到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例如2020年的疫情,此时的经济环境低迷,共享办公就会成为泡沫经济。
在江湖老刘看来,WeWork做的是二手生意,中间商赚差价,当然中间商也同样承担着相应的风险。烧钱的商业模式让WeWork难以走向盈利之路,IPO估值一降再降,其能否成功借壳上市不仅要看它自身的硬实力,还要看它能否讲好资本新故事。
探索的共享之路
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较低的价格是共享模式的核心优势。但共享经济的出现仍然存在着利弊。
例如共享单车的出现,便利了人们日常出行,但是摩拜单车依然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共享充电宝的问世,在经过多番角逐后,天价共享充电宝令人止步。共享经济遇上办公,共享办公的出路又到底在哪?
不得不说,WeWork的共享办公相对其它共享经济盈利要复杂得多,房租上涨、前期投入、空置率、投资回报周期长、烧钱都是要面对的难题,重资产运营是共享办公的特点,承担的风险过大。
在江湖老刘看来,共享办公的理念灵活化也许对于刚需的人是福音,但是长久以往定会暴露出许多“共享”弊端,共享办公仍在初试阶段,需要市场的检验。
尽管WeWork是共享办公的代名词,借壳上市也并不意味着共享办公的成功,但WeWork的上市,或许是暴风雨的前夕,要想在共享办公经济上走得更远,那就要为租客们提供更灵活、方便的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