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让中国的肝癌晚期病人“多活一年”|新药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方案时,当时我们在肝癌治疗上都不提5年生存率,因为病人很少能达到五年生存,只能提3年、2年生存率。”
在谈到中国肝癌治疗现状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主任、胆道肿瘤诊治中心副主任孟志强教授不禁提起这样一段往事。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癌症。在2020年肝癌高居全球第三大肿瘤致死病因,而在中国,肝癌更是曾长期高居第一大肿瘤致死病因,向来有“癌中之王”之称,以致于出现孟志强开头所说的甚至无法用评估肿瘤治疗的常用标准“五年生存率”来评估的地步。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受中国肝癌发病的特殊性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在肝癌治疗上一旦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时机,后续的药物治疗在选择与效果上都相对有限。
孟志强介绍,肝癌在不同国家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在西方国家很多是由酒精性肝病、或者一些代谢性疾病等搜引起的肝癌。而在亚洲很多国家如中国、韩国、与东南亚一带,肝癌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的感染所引发。在日本则是由于丙肝病毒的感染所引发。
早期的肝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消融等手段进行治疗,也相对容易治疗,但由于目前国内针对健康人群的肝癌普查、筛查还不完备,且肝癌从症状上来讲难以被发现。因此国内的肝癌患者大多在发现时就已较晚、较严重。已无法通过手术和放疗,那就要求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的治疗方案。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
而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药选择较少,此前仅有小分子靶向药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两种选择,虽然其与化疗相比更加有效,但在肝细胞癌中的生存获益仅为数月。此前一项仑伐替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两大重要的评估指标上,仑伐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为13.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3个月;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期(OS)为12.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3.6个月。
也就是说,如是仅使用这两种药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仅可以延长患者生命一年左右。孟志强解释到,这是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很高,也就是说一个肝肿瘤里面长的肿瘤细胞个体有差异,用一种药只能解决其中的5%、10%的肿瘤,而对其他大部分的肿瘤无效,这就导致肝癌中的靶向治疗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药物。且一个病人不可能使用十几种不同靶点的药去治疗,这样病人肯定无法耐受。
不过,“只能多活一年”的情况即将成为历史。
今年1月底,罗氏宣布了其肝癌研究IMbrave150的最新结果。结果显示,接受泰圣奇®(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安维汀®(贝伐珠单抗)免疫联合疗法(“T+A”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9.2个月,中位PFS达到6.9个月,与标准一线单药疗法相比均大大提高。
而研究中133名接受“T+A”方案治疗的中国患者数据则显示,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4.0个月,优于此前标准方案的11.4个月。可以说,“T+A”治疗方案成功让中国的晚期肝癌患者多活了一年。
2020年10月,‘T+A’免疫联合方案已正式在中国获批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