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刺杀小说家》:弑神“宇宙”很美,双向奔赴很空
要说近年来电影市场有什么小目标,追求国产奇幻片的荣光绝对算一个。
毕竟在通过商业大片的道路上,不外乎科幻、喜剧、动作和奇幻几种类型,前三个都有动辄30亿票房量级的代表作了,只有奇幻片掉队,《捉妖记》《西游》《画皮》《狄仁杰》系列的破题思路均难以为继。
同时,在相对倚重视效的两种类型片里,科幻通往未来,奇幻多面向古代,而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奇幻IP资源绝对是一座富矿,不挖浪费,更何况这种追求还关乎东方审美体系的构建。
这一点,乌尔善和路阳都心领神会。
只不过前者选择重塑封神IP,而后者则在新晋作家双雪涛的短篇小说中生发出了奇幻片的梦想,将这个留白极大、可以古今对话的故事,填充成了观众最终看到的同名电影《刺杀小说家》,并最早定档大年初一上映,不是没有野心的。
“要做梦,就做个大的”,可以说,《刺杀小说家》里外都像极了《盗梦空间》的这句台词,如今最激烈的春节档厮杀已经告一段落,《刺杀小说家》收获5.98亿的票房成绩,以断层式第三名排在30亿选手《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后边,豆瓣评分7.0分,口碑两级。
革命尚未成功,不过电影结尾的彩蛋已经预告了“小说家宇宙”的开启。一不做二不休,“梦中人”路阳一开始就是奔着系列化去的,其勇气可嘉,只是目前看来,这部电影的盗梦工艺还不够醇熟,没能把观众也成功催眠,而续集仍需努力。
《刺杀小说家》的神话寓言血统
在伯乐和千里马这两种角色中,路阳是前者。
改编这种事,向来是“看到什么就取舍什么”,可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也可以如对待偶像般谨慎侍奉、三从四德,总之怎么好看怎么来。
而路阳长着一双单纯而易燃的眼睛。透过原著《刺杀小说家》虚无的、日本风的文艺包装,路阳看到了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热血,看到了现代视角下的操控与反操控隐喻,看到了自己作为“艺术工作者”的力量与信仰,也看到了故事里中国神话寓言的血统。
简单来说,影片《刺杀小说家》的故事蕴含着丰富而非凡的解读空间,随便拿出来一个主题都堪称宏大,宏大到使人陶醉,而这些主题均系于“一介凡人,竟敢弑神”的剧情核心。
在影片中的现实世界,科技与资本的化身李沐害死了路空文的父亲是因,对此一无所知的路空文通过写小说来“复仇”是果;异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照,赤发鬼杀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即空文的父亲,所以少年空文要去皇都杀赤发鬼。
从这个角度而言,影片《刺杀小说家》是非常中国风的,因为它有着一个中国观众熟悉的“干将莫邪、子报父仇”的神话寓言母题。这个母题流传已久,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以不同的面目出现,但它一出现,便能唤醒中国观众脑海中沉睡的集体记忆碎片。
志怪小说《搜神记》中,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后干将被残暴的楚王杀死,儿子赤成年后进行复仇。宝剑很美,报父仇的孝顺行为同样是一种美德;到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少年赤叫做眉间尺,故事演变为《铸剑》,这个故事将暴力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荒诞缠绕在一起;而到了双雪涛的小说中,同样的复仇少年有了一个很日式的名字——久藏,最终,路阳将其改成了路空文。
在这个神话的演变过程中,少年不仅没有了高超的宝剑,变得又呆又傻,和暴君的差距也被不断拉大。《刺杀小说家》直接把暴君抬升成了鬼神,从报仇到弑君到弑神,似乎敌我差距越大,复仇行为实现的可能性越小,就越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浪漫。
浪漫是《刺杀小说家》的精神基调,也是打动观众的地方,似乎一般意义上的复仇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暴力合理”的需求了,而弑君这种有悖伦理的冒犯行为不仅沾染了世俗的味道,而且在弑神面前也只能算一个小叛逆。弑神不仅更浪漫,而且正好可以盛放奇幻片的种子,使复仇不必受现实与历史条件制约。
另一方面,不受历史制约就意味着要重新建立起一个世界观,必须先有神,再“弑神”,而《刺杀小说家》显然有些“放飞”了。
“不讲武德”的弑神只是一碗鸡汤
“只要相信,就能实现。”这是《刺杀小说家》的鸡汤slogan,鸡汤当然可以成为现实,但问题是,为什么要相信?它又如何转化为实现的力量?
在影片中,小说家路空文写的小说名为《弑神》,而这部电影却叫做《刺杀小说家》,二者形成了一种互文的“反杀”关系,而“神”要刺杀小说家的理由是“这个小说直接影响了他的健康”,这个理由非常唯心,但可以构成刺杀的理由。
影片中表现了李沐受伤、流血、晕倒的情节,整部电影的正是建立在这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后来我们知道了,李沐害死了路空文的父亲,这是他的心魔,他可以有“被迫害妄想症”。但路空文的复仇则基于潜意识,董子健带着狐狸面具在电脑前直播讲小说那一幕确实很经典,在烟雾缭绕中,一个颓然又张狂的少年通过故事蛊惑人心的形象立住了。
而在异世界,除了姐姐的死,推动少年空文杀赤发鬼的是一种赶尽杀绝的情绪和气氛,他不断看见别人的死,他的反应是不再往西逃、决定反抗,除此之外,不论是武力还是心灵,都从未成长过,而在真正的成人礼——复仇上,也不是他自己做到的。
结果就是,糙汉关宁拿着冒蓝火的加特林去小说里“代表月亮消灭你”,替空文强行完成了“弑神”的使命。这一幕在雷佳音的表演下搞笑之极,同时这样的大战收尾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这神死得好冤啊”,男主完全不讲武德。
有勇气挑战天神的凡人值得一拍,但当你下定决心去复仇,却发现对方不堪一击,而不讲究技巧和本事的战斗,胜利又有多大乐趣呢。《刺杀小说家》轻易放倒了“神”,但被点笑穴过后,观众立马清醒“上当了”。杀人诛心有时候都不一定能让观众满意,何况此等明目张胆的放水行为。
如果依靠战斗赢得了胜利,那么这是一个爽片,如果依靠立场和感情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这个故事已经变质了。在观众心中,“相信”和“实现”的位置同样重要。
辨识度绝佳,但中国风和现代叙事难打通
虽然跟其他类型片的市场反响比,《刺杀小说家》的表现不算亮眼,但在奇幻片领域,《刺杀小说家》却是一骑绝尘,这源自它绝佳的辨识度,给了喜爱它的观众向别人安利的理由。
从去年以来的《赤狐书生》《晴雅集》和今年春节档的《侍神令》表现一般,口碑失利,除了“和风”不接中国地气外,世界观和妖怪造型陈旧也是原因之一。而《刺杀小说家》不论是赤发鬼的造型风格、视效,还是多重主题解读,以及试图将中国风审美和现代叙事相结合的尝试都十分洋气。至少,它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奇幻片的一种进化方向。
影片中,异世界和现实是两个时空割裂的世界,《刺杀小说家》有一股力量,想要把这两个分裂的世界合为一体。
古典主义的神和现代的资本技术是一种对照关系,李沐的巨手与身形庞大的赤发鬼笼罩着普通民众,关宁与红甲、屠灵与黑甲是先被利用、之后觉醒的超能力者,小说家路空文和少年空文是边缘人。
神指向哪里,世俗民众就打哪里。世界被操控着,而唯有艺术是能扰乱操控者的变量,在现实中小说有这种魔力,而在异世界中,被煽动的暴民要毁灭白翰坊的字画,小橘子的笛声可以让赤发鬼心神不宁。
从《绣春刀》系列到《刺杀小说家》,路阳历来喜欢让主人公在人间炼狱中嗅道一丝芳香,爱情对于沈炼而言是芳香也是人质,让他甘愿赌上性命,也使其在万箭穿心的时刻信念觉醒。“生在这世道,当真没得选,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这是小人物沈炼生于乱世的独白,让人印象深刻,但路空文和关宁缺乏这种动人的东西。
爱情担负着人与神对抗的任务,有了爱情,人就敢于叫板命运,而在《刺杀小说家》这里,爱情变成了亲情,小橘子成了人质,与父亲关宁双向奔赴,但这种没有抗争的奔赴很虚无,不抓人,现实中关宁打着“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旗号去小说里找女儿,时空难平,古代与现实的切换随意,而没有打通的“隔离感”很难让人尽兴。
总体而言,《刺杀小说家》的优缺点很明显,主题有辨识度,视效够与时俱进,叙事以及现实和古代的打通是续集没法再逃避的问题。对于奇幻片而言,视效考量的审美水平和技术能力只是一个猎奇门槛,世界观、叙事和主题无懈可击才是真的硬核,而如果“世界”是漏风的,何谈“宇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