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踏破的偶像门槛,会让内娱偶像生态更好吗?
“撕碎标签,重新定义偶像”,已经成为了内娱选秀的“新标签”。
“一切对于训练生的固有标准,反而不是我最看重的,我更在意的是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发掘你们身上的真实个性、舞台能力以及和别人的差异化。”《青春有你3》的首期节目中,李宇春PD便如是说。
在《创造营2021》中,选拔标准也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手可以与发起人团、创始人代表共同决定台上选手的评级。得到导师与对手普遍认可的训练生,被推送到大众面前。
将时间线向前拨,2020年的现象级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更是凭借着“打破年龄限制,不定义女性”的理念未播先火,迅速实现破圈。
打破对偶像的定义,而后对其进行重新塑造,似乎成为了所有选秀节目孜孜不倦所追求的过程。
自2018年《偶像练习生》横空出世,开启了内娱的“偶像元年”后,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呼吁对偶像选秀进行创新的声音也愈发高涨。
层出不穷的“新标准”“新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偶像选秀的“自救”。但以不断改变行业标准为代价来换取大众关注度,究竟是对偶像行业进行赋能,还是加速行业的耗损进度,仍然有待商榷。
被踏破的偶像门槛
在选秀节目中,传统意义上的偶像所拥有的话语权,正在逐渐降低。
无论是在101系选秀中,还是在哥姐系选秀中,都有演员、歌手、网红等未经过系统训练的非传统偶像大规模涌入。
以正在热播的《青春有你3》为例,余景天、孙亦航、李俊濠、连淮伟等经过长期训练、唱跳俱佳的选手,在节目中属于“稀缺资源”。
除艾克里里等网红,学霸人设的唐九洲,熊猫堂等争议颇多的非典型男团外,曾出演过《全职高手》《扶摇》等热门剧作,参与过《跨界歌王》《跨界冰雪王》等综艺的成熟演员梁森,也再次“跨界”到了偶像行业中。还有大量训练时长未满三个月的新人班成员,也出现在了节目中。
需要肯定的是,这些偶像行业之外的新力量涌入,的确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也为节目热度的发酵贡献颇多力量。如在早期训练生公式照官宣阶段,熊猫堂的出现迅速成为了全网的话题焦点,为《青春有你3》成功造势。首期节目上线后,光头亮相的梁森也成为话题人物,“妖僧”的梗被网友玩得不亦乐乎。
但抛开热度所带来的表面繁华,被“踏破”的偶像门槛,真的能为偶像行业带来长线的良性影响吗?
不少人认为,创新是偶像选秀“续命”的必要条件,但事实上,创新并不等同于降低偶像行业的门槛。
为别人所不为并不等同于“先行者”。熊猫堂这一类型的男团不仅在内娱市场中属于空白,在世界范围内也很罕见,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与偶像行业间存在着壁垒。身材管理这项偶像的基本守则,不该被多样化男团的幌子所扯掉。
偶像选秀在内娱已走过四个年头,但要论舞台能力上乘,真正被大众认可的团体,是屈指可数的。在现阶段,打造标准化男团都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开始走“新式男团”的路子,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各行各业都涌入偶像行业,并非是益事,偶像的“泛化”在更大程度上是对选秀生态的耗损。
从现阶段来看,多行业选手的涌入似乎也并不能带来打破偶像标准的影响,而更倾向于为节目和自身收割热度。
话题度“上位”
偶像的选拔标准,是常论常新的问题。
在2021年的“百团大战”中,评级标准也同样成为了秀粉们热议的焦点。李荣浩在节目中提出的“如果他有一个方面达到A或A+,我就要给他A”的观点,让不少网友产生了“这样是否会选出偏科偶像”的质疑。
唱跳俱佳的人气选手连淮伟初舞台评级为C,舞蹈功力佳但并未有声乐表演的选手却进入A班的评选结果,也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节目的选拔标准模糊,有失偏颇。
同时,个人特质的重要性似乎再次被放大了。纵观近两年的选秀,每年都有靠“辨识度”成功出道的选手。
喜剧因素有着天然的市场好感度,“有趣的灵魂”越来越吸引人。偶像选秀,也正在向喜剧节目靠拢。
在《青春有你2》中,虞书欣的“嗲”和“小作精”形象,成为了节目首个出圈的点,“哇哦”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得到了大范围的发酵传播,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
在这之后,《青春有你2》又凭借着“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引发大众热议,“rap翻唱大赛”如火如荼,网友玩起“青春喜剧人”“reader 担当”等梗不亦乐乎。在偶像选秀进入疲软期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斩获了不俗的热度。
喜剧出圈,同样也发生在《乐队的夏天2》中。金句频出的五条人在首期节目播出后便冲上了热搜榜榜首,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热度。而《乐队的夏天2》也凭借着五条人的三进三出,拉满了长线效应。
而在今年的选秀节目中,“喜剧人”也同样深受青睐。现场怼媒体的高一百在首期节目播出后便登上了热搜,靠“妖僧”和“喜感”出圈的梁森更是在首期排名中跻身TOP3。
诚然,在百位训练生同台的情况下,能够“被记住”是一种能力,但将个人特质凌驾于综合实力之上,却是过犹不及的。
唱跳是偶像的基本素养,为了打出差异化的牌而以“打破常规标准”之名对偏科偶像进行纵容,只会使内娱的偶像生态走向恶化。
稀缺的优质偶像
早在节目开播前,余景天和孙亦航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期待。
余景天曾参加过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 X 101》,以19位进入决赛,是当年唯一进入决赛的中国人;孙亦航虽年纪不大,但训练时长已经达到了7年,曾是TF家族的一员。开播前二人一直被造势为“王炸”选手,首期节目也打出了二人同台竞技的看点。
但遗憾的是,两位能力者的battle 最终也未能达到出圈的效果,甚至有不少路人称“并不惊艳”。
同时,是否对选手进行了背调也成为了网友们质疑的点,梁森、魏宏宇等人气选手接连陷入负面舆论的风波中,不禁让网友发问“真的没有合适的选手了吗”?
从“新人班”选手的进场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内娱优质偶像的“青黄不接”,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且日益趋向严峻化。尽管秀粉依然“口嫌体正直”,仍然会关注新推出的选秀节目。但没有“休耕期”,而对内娱的训练生们进行一茬接一茬收割的举动,是难以打动观众的。
从各行各业来“搜刮”偶像,用新人来填满名额,或许会解燃眉之急,且在一定程度上为观众带来新鲜感。
但在本质上,这并不是选秀节目的创新和对偶像行业的突破,而是渐渐将偶像选秀变成了跻身娱乐圈难度系数最低的踏板。
就现阶段的内娱偶像生态而言,选秀节目并不应该将“重新定义”“打破标准”等改写行业的深远目标作为旗帜。毕竟要先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