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窦晓玉代表:未来航天发射业务暴涨,我国急需建设商业发射场
“科技日报”微信公号3月6日消息,“未来5至10年,国内商业卫星发射需求达到千颗量级,卫星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带来航天发射业务的几何级暴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窦晓玉表示。她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建设以满足商业发射为主的发射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布局相对合理、设施基本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发射格局。但窦晓玉表示,面向未来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目前的航天发射场建设凸现出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航天发射场布局需不断完善优化。
过去考虑到军事战略部署需求,发射场建设需要战略纵深,因此布局往往深居内陆,我国的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均远离大海,居于腹地。而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航天发射更注重低成本、低纬度、射向广、灵活性高、航落区安全性良好等关键因素,现有发射场射向范围相对较窄,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同时受铁路运输的限制,火箭运输成本较高。文昌发射场虽然靠海,但任务量已趋于饱和。
二是现有航天发射场在商业发射适应性方面有一定差距。
商业发射属于市场行为,具有临时性强、灵活度高、变化性大等特点,现有发射场受政策影响以及军方管控,难以满足未来高密度、高频次、灵活度高的商业发射需求。
三是国内商业发射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出台完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民商力量、社会资本介入程度相对较低。
四是现有航天发射场周边产业配套滞后,无法满足就地研发制造等需求,使得制造、发射、测控和回收环节脱离。
此外,国内新型火箭数量不断增多与现有发射阵地及工位数量偏少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现有发射场中发射工位数量平均为2个,均为液体运载火箭发射工位,难以满足未来高密度低倾角发射需求,且目前仅具备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的简易场坪条件,势必限制大中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展空间。
窦晓玉建议:在发射场选址方面,参考国际成功案例,建议选址在北纬30度左右沿海地区,同时需要具备航落区安全性好、发射方位角广、交通运输便捷、产业配套齐全、自然条件良好、社会依托充足等优势条件。
在功能定位方面,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需要,在充分满足商业航天发射任务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应急发射的场所,满足快速响应应急发射任务的执行需求。
在项目布局方面,实现研发制造、发射、测控和回收的全过程服务,重点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总装测试中心、星箭对接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火箭研发制造基地、卫星及载荷研发制造基地、测控数据中心、回收处理中心,打造商业航天发射中心。
在产业规划方面,围绕航天发射服务核心,形成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导入高端制造业、发射服务业、数据应用业等,搭建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平台。
在管理模式方面,通过论证调研,联合部队、政府、央企等优质社会力量,提供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的良好机会,充分发挥各方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军地信息、技术、物资、人才的融合,建立军民融合配套关系和管理体系。
窦晓玉表示,
建议国家发改委将商业卫星发射场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同时建议国家发改委、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国防科工局联合有关单位指导开展发射场立项、选址及建设方案论证工作。
(原题为《窦晓玉代表:未来航天发射业务暴涨,我国急需建设商业发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