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左手格力、右手飞利浦,家电这盘棋高瓴该怎么下?

时间:2021-04-01 13:45:30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左手格力、右手飞利浦,家电这盘棋高瓴该怎么下?

万万没想到,最后拿下飞利浦家电业务的玩家会是高瓴资本。

最近,高瓴资本以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飞利浦的小家电业务,涉及飞利浦的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但不包括剃须刀、电动牙刷等明星产品。

此前,市场对接盘者的猜测多聚焦在格力、海尔等家电玩家身上,此番高瓴接盘倒是一时看不出下一步棋要怎么走,但由于高瓴与格力的关系,小家电市场引来更多疑云。

2019年,高瓴卖掉获利多年的美的股份,斥资417亿元买下格力电器1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近两年美的凭借小家电业务反超格力,股价一路上扬。2020年,美的股价涨幅达68.97%,而格力则是下跌了7.69%。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传出高瓴此举,是为了推动格力电器未来整合飞利浦全球小家电业务,从而撬动整个营收规模和利润新增长点。

真相如何,尚难判定,但将焦点聚焦在格力身上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在小家电业务上的失利。

格力错失小家电

囿于空调业务结构单一的钳制,格力近些年一直在谋求破局之法。

格力先后涉足冰箱、洗衣机、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加湿器、手机、汽车、芯片、机器人、光伏等众多品类,过程大胆与冒险,结果雷声大、雨点小。

2003年,格力集团力推小家电的时候,时任董事长朱洪江因为市场误传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市场而发过澄清声明。

当时的小家电市场还处与极为混乱的时期,质量参差不齐,因为产品的质量和维修问题,严重影响了格力电器品牌声誉,导致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旗下的小家电摩擦不断。

直到2015年,格力电器接手集团的小家电业务,开始整改。从2017年开始,小家电业务板块开始保持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2017年的17亿营收上升到2019年55.7亿元。

尽管有着稳定的上升趋势,但再看横向对比,数字就差多了。

美的2017年小家电的营收是987亿元,到2019年上升到1090亿元。行业新秀小熊电器的业绩也可以做一个参考,2017年其营收为16亿元,2019年营收在26.8亿元。

也就是说,格力的小家电业务和小熊电器在一个水平,而与此前同场竞技的美的相比,有着几十倍的差距。

同样是谋求多元营收结构,走出更为稳健的发展路线,但几年寻觅之后,格力的营收结构还未得到改善。

2019年格力电器空调占其营收比例依然高达69.2%,小家电、智能装备占其营收的比例分别只有2.78%和1.07%。而这时,美的空调业务占比已经降到了42.8%,此外,消费电器占比上升到了39.2%,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系统等占比9.02%。

相悖的发展逻辑

格力错失小家电业务,可以说是输给了时代。

首先,小家电业务的兴起得益于线上渠道的风生水起,而这与倚靠着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发家的格力是相悖的。

格力电器的成功,线下经销商渠道有一半的功劳。一直以来,格力通过区域销售公司与经销商进行深度捆绑,利用返利政策激励经销商,在这场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格力实现了市场集中,也坐稳了头部交椅。

但转到线上渠道,线下经销商利益就势必受损,对于已经为格力电器打下了近千亿元江山的老经销商来说,有了“兄弟阋于墙”、“吃饭砸锅”的意味。

因而近几年,格力经销商套现退出的消息迭出不穷,而昔日的经销商神话已经成为冲击线上的桎梏,尽管,从去年董明珠直播带货开始,已经有了急速跨出线下渠道红利的意思,但还是太慢了。

其次,小家电业务抓住的是全产品输出,品类多、更新快、颜值高、重营销而轻技术。

而格力从刚开始做空调开始就一直自主研发、强调品质、品牌,更注重优化产业链来谋求更多的利润,但小家电市场产品繁多且更新速度快,很难搭建起完善的产业链。

再者,传统品牌美苏九强势进场,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格力很难在这个与其发展逻辑相悖的赛道中谋得好处。

要不要进场

讨论高瓴接手飞利浦是否是给格力的小家电业务铺路之前,不妨先想一下格力是不是一定要做小家电。

现在的市场声音一边说格力错失小家电风口,得快点加码,另一边说小家电市场红利期已过,小家电就是智商税、收割懒人、闲鱼的欢乐场,不会有未来。

有趣的是,这两种声音的发出者不乏是同一批人。

倒也不必为大家都做小家电而做小家电,格力如果此刻加码进场,势必需要一个更有力、更长远的逻辑做支撑。

市场需要格力做出更具价值的产品,否则真的不必再进场。

目前来看,格力的竞对们以中低端市场为主,格力进场,最大的可能是从高端市场做文章。中低端市场无技术护城河,市场教育已经成熟的背景下,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断然不会靠低价去博弈市场。

反观高端市场,有着更强的技术壁垒以及更高的利润率,是格力的强项,也是目前美苏九等玩家尚未分食殆尽的领域。

如果牵手飞利浦,倒是可以借用其中的渠道做线下渠道和国外市场的延展,但飞利浦的小家电业务定位中低端,叠加董明珠的强势作风,这条捷径就算要走,也势必在合作层面有很多“格力的味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高端市场,“格力空调”的品牌效应很难复制到其他领域,在失去先发优势的背景下,格力想要翻身并非易事。

市场会有所期待,也是因为格力的多元化破局无一成功,多年来能拿得出手的还是只有空调,眼看空调业务也要不行了,多多少少就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了。

未来,不管格力是否在小家电上有新动作,格力都亟需新的破局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