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通讯:半个世纪的“记忆拼图”

时间:2021-04-11 13:46:11 |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通讯:半个世纪的“记忆拼图”

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 仲春渐暖,白玉兰开。50年前,一次体育交流,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半个世纪后,这场因“乒乓外交”而起的缘分仍在继续。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踏上中国土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正式到访的美国客人。2021年4月10日,上海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冠军堂,26名中美乒乓球业余选手结伴组队,正在进行友谊赛。

上图为1971年4月13日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体的友谊赛。新华社发(资料照片);下图为2021年4月10日中美业余选手的友谊赛。新华社记者王翔摄上图为1971年4月13日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体的友谊赛。新华社发(资料照片);下图为2021年4月10日中美业余选手的友谊赛。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偶然必然

这场友谊赛的开球仪式,让83岁的徐寅生脱下了黑色夹克,81岁的张燮林卸下了蓝色西服。两位乒坛元老,或上演360度转身接球,或“海底捞月”放起了高球。

时间回拨50年。33岁的徐寅生和31岁的张燮林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4月4日,两位乒坛名宿见证了一起神奇的“相遇”。

徐寅生(左)张燮林(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徐寅生(左)张燮林(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这是一辆中国队从住地前往赛场的专车,匆忙的美国运动员科恩看到有车,就稀里糊涂上去了。“过去有报道说,当时两国没建交,人民不来往,球员间有敌意,这不真实。”徐寅生说,“从1953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到1971年,两国运动员都有接触,比赛碰到了照比,该握手握手,礼节总是要有的。”

科恩上车后,大家都看到了他衣服上写有“USA(美国)”。当时大家都在休息,科恩有点尴尬,就在这时,庄则栋主动上去打招呼、聊天,并把一块织锦当礼物送给了他。

当车停下,记者发现中国大巴上竟走下了一名美国人,而且还与中国运动员说笑,一下子轰动了。

第二天,庄则栋与科恩的照片占据了日媒显著位置。再之后,科恩将一件美国队运动衫回赠给庄则栋,这一情景又见诸报端。

上图为1972年4月庄则栋与科恩握手。新华社记者许必华摄;下图为2006年3月31日庄则栋与科恩的母亲等合影。新华社记者凡军摄上图为1972年4月庄则栋与科恩握手。新华社记者许必华摄;下图为2006年3月31日庄则栋与科恩的母亲等合影。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徐寅生与张燮林都认为,上错车是个偶然,科恩选择待在车上,又是必然。“可能就是乒乓球让我们心相通了。”徐寅生说。

谁都不会料到,“上错车”这一小概率事件竟加速了美国代表团访华,并推动了影响深远的两国建交。

比赛第二

1971年4月10日,美国代表团访华。4月15日,22岁的孙麒麟坐在上海江湾体育馆看台,第一次看到了长发飘飘的科恩。

孙麒麟一直记得那天友谊赛上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姚振绪一直在放高球,让科恩扣杀,两人来回球、花式球很多,观众都在叫好,美国运动员也很激动。”

不久,中国代表团收到了回访邀请。1972年4月12日,中国代表团抵达底特律。张燮林回忆说:“美国人民太热情了!”

中国队的第一场表演赛在一家汽车工厂举行。美国人挪开了车间设备,在场地中央放置了乒乓球台,拉上了“热烈欢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横幅。“他们都是第一次看乒乓球表演,我问他们喜不喜欢?他们答,太有趣了,你们就像变魔术。”

上图为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底特律比赛。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下图为2021年4月10日的纪念活动。新华社记者王翔摄上图为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底特律比赛。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下图为2021年4月10日的纪念活动。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之后,中国代表团还在联合国总部、多所大学体育馆里进行了比赛,场场爆满。“当我们离开时,不少美国运动员都流泪了,十多天时间,他们陪着我们参观、比赛、交流,大家友谊很深。”

张燮林的话得到了前康奈尔大学校长雷蒙的印证。幸运的雷蒙还与中国队一名女队员交了手。

雷蒙家住马里兰州,从小跟着父亲学乒乓球。他记得中国队4月17日到马里兰大学打表演赛,15岁的自己和父亲都在现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世界上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尼克松总统的女儿也来了。”至今,雷蒙还保留着那场表演赛的节目单。

第二天,雷蒙回到学校。同学告诉他,中国球员正在隔壁的购物中心打球。雷蒙冲出学校,奔向购物中心,并争取到了与中国选手交手的机会。“我太荣幸了,那名女球员打球的力量真大。”

历史重叠

雷蒙已记不清当年与他“过招”的女队员名字,但他会记住2021年4月10日与他开球的是前中国女乒主帅施之皓。

施之皓解开衬衫袖扣,摘掉领带。两人手握横板,你来我往。雷蒙攻,施之皓守。一个扣飞、一个擦边、一个下网,雷蒙1:3告负。

雷蒙与施之皓(上右)开球雷蒙与施之皓(上右)开球

开球后半小时,雷蒙和搭档战胜了美国人欧君廷和上海体育学院大二学生刘婉莹。后者组合只合练过四次,欧君廷发球时会用拍遮住嘴,小声说“top spin(上旋)”“back spin(下旋)”,刘婉莹点头。每打出一个好球,两人都会击掌相庆。

“合作让我们建立起信任,比赛让我们结下了友谊。”欧君廷说,50年前,两国运动员的偶遇改变了历史,如今,两国人民的交往与合作是那么自然而然。

美国人欧君廷和中国大学生刘婉莹配对双打美国人欧君廷和中国大学生刘婉莹配对双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历史总能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启迪。”在施之皓看来,乒乓球让不同文化、民族、信仰、理念的人聚在一起,在共同的规则下平等交流。

回顾这段“乒乓外交”史,徐寅生感叹,历史的滔天巨浪有时并非由季风引起,而是某个角落的蝴蝶扇动了翅膀,就使汪洋颠倒、海水翻腾,民间交往或许正是这只蝴蝶。

孙麒麟与学生陈伟伟孙麒麟与学生陈伟伟

巧的是,孙麒麟的学生陈伟伟执裁了欧君廷与雷蒙的友谊赛。赛后,他第一时间给老师打去电话:“这也是一种传承,我和师父在‘乒乓外交’这个坐标上,各自见证了历史,完成了一种奇妙的联系。”

执笔记者:曹剑杰、岳冉冉

参与记者:苏斌、许东远、朱翃、杨恺、张寒、郁思辉、吴博文

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岳冉冉拍摄

文字编辑:张悦姗

新媒体编辑:吴俊宽

校对:黄绪国

签发:梁金雄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